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尤婧老师作了题为“Love, Life, and Leftover Ladies in Urban China(中国城市爱情,人生,以及剩女的关系)”的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有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等一级学科相关证书授权点,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婚姻在中国城市被上升的初婚年龄和下降的结婚率功能,尤其是在其20年代末或30年代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职业女性。我们利用了2008 - 2012年2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集,并形成调查27岁或以上的都市女性谁被称为“剩”结婚的决定因素。我们估计递归性和动态性方程模型来描述女性的职业生涯上,教育和婚姻共同决定。它认为各种特性,包括人口学特征,财富,工作相关的指标,个性,态度和期望,身体和面部吸引力,休闲活动,个人及父母的社会地位,当地性别认同的规范和婚姻市场条件。我们发现“婚姻本科折扣”:本科学位的5%-6.3%和博士学位降低婚姻的概率进一步8.4%-10.4%,压迫它。反分析表明多维匹配模式的单调性,互补性和替代。父权制似乎仍然占上风。
尤婧,2011年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剑桥大学访问研究员(Visiting Fellow,2014-2016),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应用微观经济学和微观计量经济学。在World Development、Health Economics、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等国际知名SSCI期刊发表论文14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村经济》发表论文1篇,国际出版英文专著两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英国科学院和联合国世界发展经济学习究所等资助的国内外科研课题十几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