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与刑事法学院共同承办的2022年上海“数字时代的刑事法应对”研究生学术论坛在线上成功举行。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苏州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等院校的十余名专家,以及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的近三百名研究生,共同在线参与论坛。
刑事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振林主持论坛开幕式并介绍与会嘉宾。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屈文生教授致辞并宣布获奖名单。屈文生表示,为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生院协同刑事法学院,共同承办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的2022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项目。他指出,尽管刑事法学院成立仅两年有余,却具有十分雄厚的师资力量,不仅拥有数位理论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的资深教授,亦有较多立志于刑事法学研究的后起之秀,完全有能力组织此类全国性的研究生学术活动。他还表示,本次论坛采取了匿名评审模式,保证了评选公平公正,且经过五位资深编辑评选出的文章,一定拥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他宣读本次论坛获奖名单并向获奖同学表示了衷心的祝贺。
刑事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万怀教授主持专家讲座。他指出,得到大家长久认可的法学研究都是立足于过去、专注于现实、展望于未来。随着数字时代到来和新技术的出现,实际上,现实和未来已经很难区分开了,他表示本次论坛有幸请来了四位专家就“数字时代的刑事法应对”主题进行分享,他们分别是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宪权,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高艳东,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涂龙科,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勇。
刘宪权围绕“新型技术发展对刑法的挑战与应对”,介绍了近些年研究心得。刘宪权认为,想要看到未来的话,单纯从对既有的总结的教义学角度肯定是有问题的,双目会被遮蔽。他表示,教义学本身也有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同样,法学在发展,社会科学在发展,与社会相对应的法学必然要发展。网络技术带来了一个初步的空间和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实际要求法学当中的很多问题重新被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并非是远离现实社会的存在。智能网联的出现就需要法律来规制智能网联汽车。深圳已经出现了为智能网联专门制定相关的法律,且涉及到刑事责任。同时上海也在积极研讨智能网联相关的法律规范。他还指出,继人工智能后,出现了一个技术名词——元宇宙。元宇宙是人工智能技术、生命技术、神经科学技术,包括网络技术等等所汇聚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简单来说,就是现实社会的虚拟化和数字化。元宇宙作为一个社会,作为一个平台,是现实社会在元宇宙当中的一种数据化的表现。这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是巨大的。元宇宙社会是现实社会的虚拟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距离变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化了,社会的各种关系也都产生了变化。这种社会关系的变化就必然会影响到法律,并要求法律随之进行调整以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高艳东以“网络犯罪中的刑法解释”为主题,谈了如何在网络个案中解释刑法以实现对网络犯罪的正确理解。他通过两个案例,向参会人员展示了其对网络犯罪的一些认识。他表示,对网络空间中行为的解释,与对实体空间中行为的解释,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对网络空间的犯罪行为作规范解释,改变了传统物理空间的一些概念。在网络时代,刑法术语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解释,包括程序、工具等,需要提出与传统的工业时代完全不同的理念和方案,他希望和各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让中国的网络空间的法律理论一直能够领先全世界,贡献出中国法律人的智慧。
涂龙科围绕预设同意这一问题,谈了刑法解释这一技术的边界。他以许霆案和网络支付定性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新技术实施财产犯罪的定性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他归纳认为“机器能否被骗”是相关行为定性的关键。他还认为,这一争议的化解,关键在于对于预设同意的解释边界在何处。对于盗窃罪而言,需要着重判断行为人在转移占有时,占有行为是否违反了权利人的意志;若是,是否通过破坏原来的占有,并建立新的占有,从而判断是否成立盗窃罪。对于诈骗罪而言,需要判断占有转移时是否有被害人的同意,以及被害人是否陷入错误认识。
张勇以“数据安全法益的参照系与刑法保护模式”为题汇报了研究数据犯罪时的心得。他从数据安全的内涵界定与法益属性、数据安全法益识别的立法参照系、数据安全刑法规制的参照系功能及适用等三个方面展开。他强调,从法益角度看,数据安全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之间既存在交叉重合关系,又有独立保护的必要。数据安全法益具有个人安全、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多元层次,应当通过一定的立法参照系进行法益识别和利益平衡。在不同的立法参照系中,数据安全的法益地位不同,法益保护的重心也有差别。在数据犯罪的刑法规制中,前置法规范具有数据安全法益参照系的定罪功能。在数据犯罪的司法认定中,应依据相应的立法参照系予以罪质界定和罪量评价,确定适用的数据犯罪及关联罪名,形成多层次的数据安全刑法保护体系。
论坛还进行了博士生和硕士生论坛主题报告。
孙万怀进行总结表示,刑事法学院成立以来,一直很重视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刑事法学院历次举办的学术活动,都邀请了国内非常资深的法学核心期刊的编辑作评审,他们不仅涉猎广泛,而且对文章的行文格式、要求都有很深的了解,这也是年轻学生在规范性、行为等方面,需要学习、请教的地方。他认为,三位点评人的点评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辅导。
李振林表示,举办学术活动的初衷,一方面是想为广大的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示同学们科研能力。论坛对于很多同学而言,可能是他们学术报告的处女作展示机会。希望他们能以此为契机,将来攀登更高的学术高峰;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为同学们提供科研的动力,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他还表示,刑事法学院亦主办全国研究生的刑事法学术竞赛和上海大学生学术大赛等活动,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积极关注和参与,共同努力,为中国刑事法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识。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
1、从事社会工作三年以上的大专学历者(大专学历不能申请硕士学位)。2、大学本科毕业三年,并获得学士学位,可申请硕士学位。也就是说本科不是法学专业的是可以报考的。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结业证,满足本科学历且学士学位满三年的学员可以参加申硕考试,通过申硕考试完成论文答辩后可以授予硕士学位。申硕考试是全国统考,3月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报名,5月举行考试,考试科目是英语和专业课,都是及格制,规定年限内分别考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