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校团委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承办的“新时代大学生法律援助发展论坛暨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在云端举办,论坛主题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大学生法律援助发展”。副校长周立志、校团委书记张晶星出席并致辞,校内外专家20余人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法律援助组织的50余名师生参加论坛。开闭幕式由校团委副书记刘亮主持。
开幕式上,周立志高度肯定了华政法援在过去25年里所取得的成绩,认可举办新时代大学生法律援助发展论坛的重要意义,对我校法援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与华政法援青年的健康成长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法援青年要在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要在政治上做到明明白白。以坚定的信念、过硬的本领,大力开展法援志愿服务工作,全面展示华政法律援助青年的精神风貌。二是紧跟时代议题,法援组织要积极投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立足国家战略,融入城市发展,发挥法援组织在推动制度完善,培养法治人才的重要作用,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法援服务。三是培养时代人才,推动更多青年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在志愿服务中实现青春价值。完善参与制度,畅通参与渠道,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法援组织作为大学生参与法律实践,专业报国的平台作用。
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理事奚志根、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李凌云、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凯分别围绕“对华政法援工作的回顾和祝福”“法援志愿者精神”与“大学生法律援助的意义”发表主旨演讲。
论坛设三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大学生法律援助业务范围与能力”“大学生法律援助与法治宣传教育”与“大学生法律援助与法治人才培养。
分论坛一由我校国际法学院副教授蒋圣力和上海鸣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房明主持。蒋圣力针对分论坛的主题和背景进行了简短介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申君毅围绕高校法律援助志愿者代理民事案件资格的法律保障展开发言,认为应当支持高校法律援助的发展来满足群众的法律援助需要。我校硕士研究生徐嘉豪探讨了《法律援助法》的出台对于高校法律援助组织志愿者主体资格的影响,建议在立法上明确高校法援组织志愿者能够代理的案件类型范围。东南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徐杰介绍了所在高校法援组织目前的运行情况与业务能力,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事前普法宣传和事后个案援助两个部分,并结合东南大学法援的工作就论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济大学法学院多元解纷法治研究会主任徐文海对三位同学发言进行了总结和回应,认为我们应当打破固有的对于法律援助工作的表现形式的认识,寻求创新。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玉霞结合实务经验和大家深入分享了其对于大学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范围和权限的见解。我校研究生法援中心委主任初彤从志愿者角度和专业指导老师角度探讨了高校参与代理案件的现实困境因素与解决方案。
主持人房明总结了发言人和与谈人的观点,认为如何维持志愿者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持续热情也是一项重要讨论话题,并提问引导自由讨论。经过讨论,大家对于未来大学生法律援助业务的发展重点达成了一致,希望通过多方合作来激发大学生在法律援助中的作用。
分论坛二由我校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副教授刘俊和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司法所所长梁玉超主持。刘俊回忆了自己在华政求学以及在法援度过的时光并阐述了其对法治宣传的看法。
新疆民祥律师事务所李勇从自身的法律援助经历入手,阐述了目前法学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的优点和危机,并对当前法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法律援助工作对当今法学教育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各大高校开展相关活动,比如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南京师范大学法律援助协会刘家泰阐述了高校法律援助对于法学生们的作用,以及如何落实法律援助的效果。刘家泰针对性提出,高校法援组织在开展普法活动时要考虑场地、宣传、突发状况等因素。我校硕士研究生李亦雯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法科师生在法律援助中的作用及如何确保大学生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和作用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同时结合华政法援的相关实践为拓宽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建言献策。
梁玉超主持与谈环节,他欣慰地回忆起在华政求学的时光,并邀请三位与谈人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执行主任钟世欣从一个本科生的视角,阐述了法律援助与法治宣传教育二者相互影响、不分彼此。上海市律师协会社会公益与法律援助研究会主任郑祺结合自己多年的律师法律援助经验,强调了法律援助的社会价值。复旦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副理事长李涵希指出法律援助的工作兼具理论专业性与实践服务性,可以架起法律和大众之间的桥梁。
经过充分讨论,参会人员就法律援助与法治宣传教育的关系密切相关、法律援助向好发展离不开对于公众的法治宣传等问题达成共识。
分论坛三由我校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李凌云和上海李东方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东方主持。李凌云谈到法援人的初心和使命,并指出法援事业对于培养法科人才的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学生法律援助协会指导教师陈建民结合清华法援的经历,认为法律援助这一学生活动在培养学生法律实务能力、利他意识与公益意识、提升“大局观”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指出法律援助对人才培养有突出作用。南京财经大学张润泽分享了他在参与江苏省基层法律援助调研活动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包括法律援助宣传的侧重问题、农村居民的观念问题等,并指出法律援助的教育意义。江西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陈青梅认为高校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实意义与法治人才培养具有天然的融合性。并针对高校法援现存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指出需要提升制度认同感、强化高校法援队伍的建设、借助大数据优势等。
上海市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夏天亮指出,思想道德素质是从事法律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内在素质的练就非常重要。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法律援助中心指导老师梁泽宇首先祝贺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成立25周年,希望在走出疫情冲击之后,各大高校能够就法律援助活动展开更多更丰富的线下交流。上海蓝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钱明辉指出了大学生法律援助对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表示华政法援为华政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希望华政法援不断蓬勃发展。
自由讨论环节由李东方律师主持,李东方回顾了华政法援成立的过程,并指出新时代高校法治人才培养必须把“修德”放在首位。经充分讨论,参会人员普遍认同法律援助在多个方面对人才培养有突出作用。
闭幕式上,初彤、李勇与李凌云分别代表各分论坛汇报了研讨成果。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张玉霞律师宣读“新时代高校法律援助发展论坛”征文获奖者名单。张晶星作大会总结。张晶星充分肯定论坛的显著成果和良好导向,并对高校法援组织走好新征程之路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二是加强对于法治人才的培养教育;三是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法律援助新模式。她鼓励大家不忘初心,服务为民,继续带着一颗赤诚之心投身法律援助事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