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民族大学法制史在职研究生专著
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
2.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下),上海书店
3.黄宗智:《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陈顾远:《中国法制史概要》,商务出版社
5.姚国艳:《明朝商税法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二、广西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论文
[1]黄宗智.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J]. 中国社会科学,2005,01.
[2]苏亦工. 得形忘意:从唐律情结到民法典情结[J]. 中国社会科学,2005,01.
[3]张仁善. 论中国近代司法文化发展的多层面冲突[J]. 法学家,2005,02.
[4]黄宗智. 连接经验与理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J]. 开放时代,2007,04.
[5]张仁善. 论传统中国的“性情司法”及其实际效应[J]. 法学家,2008,06.
[6]黄宗智.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J]. 开放时代,2008,02.
[7]范忠信,秦惠民,赵晓耕.论中国古代法中“重农抑商”传统的成因[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05.
[8]苏亦工. 发现中国的普通法——清代借贷契约的成立[J]. 法学研究,1997,04.
[9]赵晓耕. 两宋法律中的田宅细故[J]. 法学研究,2001,02.
[10]张仁善. 一个旧中国“自由主义者”的法治心路——试论储安平的法治观[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02.
[11]张仁善.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级司法体制改革及其流弊[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06.
[12]张仁善. 传统中国“法律人”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分析[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02.
[13]苏亦工. 唐律“一准乎礼”辨正[J]. 政法论坛,2006,03.
[14]张仁善. 尚未破解的“礼法之争”难题[J]. 政法论坛,2006,05.
[15]张仁善. 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以南京国民政府后期为个案的分析[J]. 江苏社会科学,2003,03.
[16]苏亦工. 另一重视角——近代以来英美对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研究[J]. 环球法律评论,2003,01.
[17]张仁善. 国民政府时期司法独立的理论创意、制度构建与实践障碍[J]. 法律史学研究,2004,00.
[18]张仁善. 清末礼法分离的社会动因和文化动因新探[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4.
[19]苏亦工. 香港适用中国传统法律与习惯的个案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1999,03.
[20]苏亦工. 论清代律例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上)[J]. 中国法学,1988,05.
[21]苏亦工. 论清代律例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下)[J]. 中国法学,1988,06.
[22]安介生,穆俊. 略论民国时期山西救灾立法与实践——以1927至1930年救灾活动为例[J].晋阳学刊,2015,02.
[23]汪新研. 为法治中国扬帆启航提供理性参考——评《“十八大与法治国家建设”丛书:法治中国的制度逻辑与理性构建》[J]. 中国出版,2015,04.
[24]李中天.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制改革的渐进式特征——一个法律经济学的视角[J]. 思想战线,2015,03.
[25]刘文远. 从“移植”到“内生”的演变:近代中国商标权取得原则的确定及调整[J]. 知识产权,2015,04.
[26]荆月新. “礼治”观念回归的法治意义解析——以民国乡村自治立法为例[J]. 理论学刊,2015,09.
[27]王立民. 中国租界法制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历程[J]. 社会科学,2015,02.
[28]邓建鹏. 清末民初法制移植与实效分析──以讼费法规为切入点[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06.
[29]邓琼.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制现代化与法律传统的关系[J]. 宁夏社会科学,2016,02.
[30]陈始发,张勇.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研究述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01.
[31]陈晓枫. 中国基本法文化的特征及其当代变迁[J]. 中国法学,2015,01.
[32]喻中. 法家第三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思想史解释[J]. 法学论坛,2015,01.
[33]钱大军.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构建模式之探究[J]. 法商研究,2015,02.
[34]李力. 秦汉律所见“质钱”考辨[J]. 法学研究,2015,02.
[35]杨璐. 孟德斯鸠的“社会”:不同于现代自然法传统的努力[J]. 社会学研究,2015,02.
[36]程金华. 当代中国的法律实证研究[J]. 中国法学,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