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地位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岳教授
20世纪末,国际社会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冷战的结束及其引发的国际形势、国际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等一系列震荡和嬗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了40多年的国际政治两极格局最终以超级大国苏联的解体而终结,由此而形成了许多地缘政治的回旋空间及力量真空地带,各种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不断加剧。这种变化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改变其国际地位的机遇,并且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主要出发点。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尤为引人注目。因此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定位和评价等问题也就成为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部分西方人士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中国在冷战时期抗衡苏联的战略作用已经丧失,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下降。但是这种认识没有长期占据主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崛起,将成为综合国力全面提高的超级大国。如果中国照此发展下去,若干年后将会形成中国领导世界新秩序的情形。出于自身国家利益,如何防范和牵制中国已成为许多西方国家,甚至一些中国的周边邻国关注的热点。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鼓吹中国强大起来后必将对世界产生威胁。宣扬“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论”的众多论著相继问世,如罗斯·芒罗和理查德·伯恩斯坦的《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等。这些论著反映了国外相当一部分人士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
相对国外而言,国内对中国国际地位的研究却是滞后的。尽管一些谈论中国崛起之类的书籍犹如过江之鲫,但大都是感慨激动有余,理性冷静不足,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把握也不够全面和准确,更不用说从学术角度对冷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加以理论分析了。鉴于这种研究现状,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陈岳教授完成了《中国国际地位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一书,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国内专门探讨冷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分析》按以下的逻辑结构展开论述:首先,概括目前国外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各种论述并对它们进行归类,对其产生的背景、原因、实质和后果进行评析;其次,在理论上界定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战略、国际影响、国际格局、极和元等基本概念,同时提出衡量和确定一国国际地位的客观标准及其基本要素;再次,反思中国国际地位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复次,从亚太地区的区域层次和整个世界的全球层次两个方面分析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最后,对中国在未来21世纪的国际地位作出展望。
《分析》一书在开篇系统介绍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流行观点,如“战略地位下降论”、“历史终结论”和“发展困境论”等。该书特别剖析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如“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文明或意识形态威胁论”、“中国生态威胁论”、“破坏现存国际秩序论”等,并且介绍了部分外国政治家和学者对“中国威胁论”的质疑。作者指出,国外关于冷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理论观点基本上是站在他们各自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进行评判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片面的缺陷和错误。
如何正确评估一国的国际地位,一国的国际地位包括那些具体因素,以及如何将这些因素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是正确评价国际地位的理论依据。国际地位与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战略、国际影响力、力量中心和“极”、“元”等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有所区别。《分析》在理论上客观科学地厘清了与国际地位相关的一系列理论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了准确定位一国国际地位的客观标准和理论依据,以此作为分析中国国际地位的起点和前提。
确定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是要正确分析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格局的特点,全面分析国家综合国力水平及其各项要素具体配置,认真研究国家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还应当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来加以准确定位。一国国际地位的评判不仅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与当时的国际环境的特点和本国的对外联系状况紧密相关。因此,《分析》用了两章的篇幅深入剖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历史演变和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亚太地区和全球两个层面上分析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要素及其国际影响,为本书的基本结论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论据。
本书对冷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最终结论是: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国,仍然属于地区性大国;然而,中国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地区性大国,在全球性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一个具有准全球性大国地位的地区性大国。
与国内同类著作相比,本书的特色与创新在于:
第一,国外的各种理论观点动机不一,众说纷纭。本书对国内外的各种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和评价,不仅正面回答各种理论观点的疑问,而且在理论层次上深入剖析“中国威胁论”的起源、基础和实质。
第二,本书全面系统和客观公正地集中论述冷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能够使读者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形成立体的全面认识。
第三,关于国际地位的理论尚不成熟,评定一国的国际地位的标准也是各执一词,本书系统提出分析国际地位的基本标准和依据,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