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做了一场题为《滴水映辉,一例开万题》的讲座,学校有英语、法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在职研究生、市场营销、会计学、日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领域)、东亚语群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讲座开始时,黄忠廉教授以“滴水映辉”开头将讲座引入正题。他提出在论文写作和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 析之重要,即要善于综合归纳,对于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而求全求大的分析往往对新感觉和新发现不敏感。他说学术研究要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只会拼凑别人的东西。其次,学术文章当有如锥子而非棒槌,锤下见淤血而锥下断其命。2.细腻品味,即对于进行比较的译文之间的异同要细细品味,越细腻,对于问题的分析才会愈加深入骨髓。黄忠廉教授通过用大量的实例向大家展示如何做到细腻而深入的品味。3.观点要犀利,即观点要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具有说服力。他从三个方面向在职研究生说明该观点,分析要有道理并实事求是;分析要有层次;分析后要将问题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并形成体系。最后,他总结道,剖析翻译现象就是要提升出那种特质的,令人不安的,无法确定,难以表达的东西。倘若做到人人心中皆有而笔下却无,这就是你的思想与创新。
黄忠廉,1965年生于湖北兴山,博士,二级教授。翻译理论家,变译理论创始人,科学翻译学、应用翻译学创建者。专攻翻译学、汉译语言和汉外对比。主持国家社科项目3项,部级6项,出版学术著译作26部,主编丛书3套,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获第六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黑龙江省两次“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文化名家”。现任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大评委,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学科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