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侯文学教授在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做了题为“汉代经学与文学”的学术讲座,文学院古代文学、文字学、比较文学等在职研究生专业的部分师生参与聆听。讲座由文学院院长易闻晓教授主持。
侯文学教授指出交叉学科研究是当前科研立项的明显趋向,并介绍了她有关这方面研究的经验和心得。前人关于汉代经学与文学关联的研究已硕果累累,而侯教授从文本本身解读这一视角,通过汉赋与经学中女性、山水、虹蜺、音乐等五种意象的辨析,以及情与志、正与奇等范畴的鉴别,以具体创作阐明汉代经学对文学创作本身的影响,但文学和经学又有各自的理路和特点。侯教授的文学研究是建立在大量的考证和渊博的学识基础上的,她提出的辨析和结论不但稳妥可信,更给了在职研究生文学研究路径和方法的诸多启迪。
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後为特指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所谓儒家经典,现在一般是指儒学十三经,亦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但早期的儒家经典并不是这十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