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邀请张志清馆长作了题为“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文学哲学部、社会政法学部、历史学部、经济学部、国际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等6大学部,近40个研究院所,10个职能部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内的8个直属机构,2个直属公司,180余个非实体研究中心,主管全国性学术社团105个,并代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张志清馆长主要从古籍书影鉴赏、古籍的历史命运、中华古籍保护等三个方面深入讲解了古籍的相关知识,由浅入深,使听众深刻认识到保护中国古籍的重要意义。张馆长以典型古籍影像为蓝本,讲解了不同朝代古籍装裱、印章的特点及相关典故,使听众受益匪浅。张馆长提出古籍的历史、兴衰、流传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讲述了抗战时期古籍保护的事例,从这些鲜活的事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古籍是如此脆弱,但古籍保护者却十分顽强,在战争年代,依旧尽其所能保护古籍传承。最后,张馆长重点强调“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呼吁大众关注古籍的修复工作,并提出未来的工作设想。此次讲座使我们认识到古籍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家园,我们需要更加深刻的认识古籍,加大力度保护古籍。
张志清,天津武清人。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1987年7月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后至今在国家图书馆工作。长期从事古籍和地方文献的采访、编目、整理、研究等工作。参与创办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并担任该中心负责人。1998年任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副主任。2001年任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2007年任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方志馆)副馆长。2009年6月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分管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社会教育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