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周明全教授作了一场题为“VR(虚拟现实)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讲座,周明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委员会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地理学、生态学5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系统科学3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二,共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前五,17个一级学科排名前十,24个一级学科排名前二十。
周明全教授首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事计算机研究的历程,以及如何开始将虚拟现实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进行跨界研究的渊源,并指出文化遗产是“那个时代”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及先进社会的代表,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敬尚祖宗,惠及后代,造福人类的必然使命。
随之,周明全教授阐述了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并特别指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保护和修复投入有限、保护意识和保护方法相对落后、大量文物易受损坏、文物分布广且种类繁杂、将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而这也恰好为VR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提供了契机。周教授解释到VR具有沉浸感,交互性,想象性和智能性四大特性,在文化遗产中的数字保护、虚拟修复、宣传展示、虚拟浏览、数字博物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VR,我们可以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问题,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增加文化遗产的展出机会,提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接着,周教授介绍了其团队的现有工作。如“复活的秦兵马俑”,通过三维扫描秦兵马俑碎片,对其进行计算机拼合,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活化呈现;“丝路花雨”,通过VR技术展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并与欧洲的重建罗马相呼应;“中华文化知识工程”,利用数字化手段与互联网方式,对现有文化知识与遗产遗存进行数字化,完成数据采集、汇集、入库、管理、分类,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共享、展示和传播。除此以外,周教授还向大家展示了北京明清文化的虚拟展示、故宫重要文物的数字化修复、数字博物馆VR技术应用、文化旅游景点虚拟展示、中华文化历代服饰展、古代名人的面貌复原等一系列项目成果。
“VR(虚拟现实)与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是“数字记忆建构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课堂知识延展。“数字记忆建构理论与方法”课程是冯惠玲教授在档案学专业领域开发的创新型课程,课程从内容编排、教学模式、作业形式、配套活动、考查方式上都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为出发点,强调学生的互动参与,以项目开展与课程讲授并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即学即用的机会,使课堂知识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实际能力,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以期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为档案学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学生提供记忆资源开发的理论视角与应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