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李洪儒教授做题为中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之路的讲座。
李洪儒教授从时下语言哲学渐热的原因谈起,向大家介绍了国际大背景下语言哲学趋热的必然性及中国语言哲学发展的历史任务——通过语言哲学渐入世界文明的核心,摆脱中国在此领域的边缘化处境。接着李教授从语言是什么和语言哲学反思两个维度出发,讲述了语言哲学的界定观点,他认为语言是多元世界的一极,语言哲学是介乎人文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科学。然后李洪儒先生通过详细分析语言哲学领域的四种语言本质观,得出中国要以语言本位论为构架并辅以分析性语言论建立自己的语言哲学。他同时指出语言哲学的任务和目的——不仅仅揭示外在物理现象,而要揭示人与人的世界,并让其服务于人。他认为研究语言哲学的方法在于分析和解释。在谈及语言哲学的思考时,他认为中国要发展好语言哲学,不应单纯依赖引进西方的理论,而是要善于创新,走中国特色的语言哲学之路。
《外语学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外国语言学研究季刊,其宗旨是以外国语言学为主线开展与其相关各学科的讨论,为促进我国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服务。《外语学刊》主要刊发的文稿涵盖普通语言学、俄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日语在职研究生、比较语言学、符号学、词典学、翻译学、文学、文化、教学法和书评。主要专题研究有:语音研究、语法研究、语义研究、话语分析、语用学与语言的主体性空间、功能主义、语言学研究、双语拟形研究、符号学视野中的词汇研究、X语言与语言、发生学、计算语言学研究、心理语言学探寻、社会语言学探寻、翻译与文化、文化语言学视角中的语言、俄语专业教学的回眸与思索。
李洪儒教授,外国语言学博士,语言哲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大学语言哲学研究所所长,《外语学刊》编辑委员会委员、常务副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外语学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语博士论坛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哲学研究所兼职副所长。李洪儒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俄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形成以分析哲学视域中语言主观意义(命题态度、言语行为目的意向等)为核心的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特色,正积极开拓欧洲大陆语言哲学。所建构的语言本体论在国际上具有前沿性和领先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