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精心筹备许久的华侨大学“主题教学活动周”在两校区同时拉开帷幕。
当日上午,校长吴剑平,副校长王秀勇、万安伦,以及校办、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访各学院,对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举办的主题教学活动表示肯定,对学生积极的参与和饱满的热情表示赞赏,并在活动现场与师生们进行深入交流与互动。
据不完全统计,4日上午,泉厦两校区26个学院开展的主题教学活动达40余项,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标志性的项目,涵盖了教学成果展示、体美劳创新实践、赛事活动、艺术展演、融合教育、名师课堂、主题讲座、研讨沙龙、考研就业指导、专业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学术训练等方面的内容。活动主题明确、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学院和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体现出了“教学主题、学生中心”“培育品牌、突出特色”“试点探索、营造氛围”等原则。
化工学院的“丁达尔训练营”是专门为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定制的培训营,邀请校内外导师为学生进行分模块培训提升,内容包括设计一个化工厂所需的可行性分析、工艺设计、厂区布置、设备选型、自控设计、经济核算、工程制图等20余项子项目。
土木工程学院开展的“BIM的科创应用”结合企业与科教融合特点,以BIM为平台,带动工程管理的创新应用,激发了学生对BIM科技创新的热情。
医学院则在活动开幕式上表演“《本草纲目》健身舞”,并展示了“十全大补茶叶蛋”“六味地黄巧克力”等侨药美食,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有机融合,独具特色。
新闻与传播学院邀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主讲《周边传播的理论与应用》,通过对中华历史的生动讲解,激发学生对地理和历史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华文明传播的特点和方式。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竞赛宣讲》,向学生展示了往年竞赛的成果,现场的讲解与交流,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了该项赛事的历史、现状和竞赛规则,增强他们对比赛的兴趣。
文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勇做《今天为什么要纪念“五四”》的讲座,根据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习惯,刘勇精心设计了讲座的内容,加上激情澎湃的风格和独具个性色彩的学者魅力,成功吸引了众多学子前往听取。
建筑学院集中展示了风景园林学专业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努力促进学生们设计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向大家讲解建筑的特色、对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解等,也表达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扎根地方、服务社会,成为具有关怀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的时代新人的诉求。
数学科学学院举行了“专业学习分享沙龙”活动,将严谨的专业知识和轻松活泼的对话融为一体;外国语学院的《中国文化读赏译系列活动之一:<美丽中国>英文配音展演》也将专业知识与趣味性相结合,成功吸引了众多学子的兴趣。
此外,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政务官员面对面”、旅游学院的“旅游文化节”、体育学院的“华大杯”排舞赛、音乐舞蹈学院的“艺术家名师讲堂”、华文学院的主题讲座“海上丝绸之路概述”、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学术论文写作方法概述”、统计学院的“调查大赛”、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的“劳模及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国际关系学院的“植物引种园实地调研”、经济与金融学院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讲座、国际学院的“商业案例分析”、法学院的“体美劳创新实践”、工学院的“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足球友谊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项观影课程”、美术学院的学生作品展等项目,也都精彩纷呈,很好地诠释了“主题教学活动周”的内涵与重要意义,为活动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此次“主题教学活动周”是学校精心设计、统筹安排的一次全校性活动,活动总数达491项。该活动是华侨大学实现“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育人要求,健全和完善“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展示人才培养成果,营造浓厚教学活动氛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服务海内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一次重要教育教学新举措,也是推进学期制改革和学分制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
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
1、从事社会工作三年以上的大专学历者(大专学历不能申请硕士学位)。2、大学本科毕业三年,并获得学士学位,可申请硕士学位。也就是说本科不是法学专业的是可以报考的。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结业证,满足本科学历且学士学位满三年的学员可以参加申硕考试,通过申硕考试完成论文答辩后可以授予硕士学位。申硕考试是全国统考,3月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报名,5月举行考试,考试科目是英语和专业课,都是及格制,规定年限内分别考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