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第十五届中国传播学大会暨中国传播学40周年纪念大会在苏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爱丁堡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海内外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混合方式参会。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我校党委副书记邓敏,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宁正法、执行院长陈龙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宁正法主持。
本次大会以“中国传播学40年再出发:新时代与人类共同价值”为主题,由中国传播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主办,设有两场主题发言以及圆桌论坛、研究生论坛、国际论坛等20个分论坛,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会者300余人,22人参与主题发言,听众达数千人次。
邓敏向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交融也更加频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今天,第十五届中国传播学大会暨中国传播学40周年纪念大会正式开幕,与会的专家学者将共同围绕“中国传播学40年再出发:新时代与人类共同价值”这一主题开展学术研讨,这是一个共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学术交流的平台,这是一项推动中国传播学研究再上新台阶的有力举措。
胡正荣在致辞中指出,今年的大会有着特殊的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从1982年举行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到今年,恰是传播学进入中国的四十周年;第二层意义是在迎接后疫情时代和后全球化时代的同时,传播学将迎来再出发的全面新时代。
面向未来,中国传播学该往何处去?如何聚焦中国传播学现状,推进传播学发展创新是大会主题发言环节的关注焦点,尹韵公、陈力丹、陈刚、陈昌凤、杨国斌、张涛甫、明安香、唐润华、隋岩、董天策、喻国明、陈龙等专家依次作了主题演讲。下午,八个教师分论坛和四个研究生论坛在线上、线下会场同步进行。晚上,国际学者论坛在云端展开。
7月3日,中国传播学4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从传播学发展现状出发,认为中国传播学需要关注真现象、研究真问题、解释真原理、发现真规律,构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作出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学术贡献。纪念大会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播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曾庆香主持。
在主题发言和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院长、教授,就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书写本国传播学研究的新图景,给出了富于创见的答案。浙江大学吴飞教授、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以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联袂主持了主题发言环节。卜卫、韦路、刘卫东、关世杰、邱林川、张国良、吴信训、杜骏飞、赵月枝、巢乃鹏等专家学者分别发言。随后举办了圆桌论坛和优秀论文作者交流座谈会。
本次大会前期采用线上投稿系统,至截稿日期共收到论文443篇、小组投稿4组,最终入选的投稿论文共计162篇,最终遴选出30篇优秀论文。在闭幕式上,北京大学教授关世杰、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刘卫东、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播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曾庆香、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为线下参会的获奖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汇聚了各类理论价值高、现实意义强、前沿意识足的观点。百余位学者就传播学的未来发展、媒体大变局下的智能传播、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就传播学的学科重构、知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40周年风雨历程,40周年再次出发,中国传播学发展斗志昂扬,永远在路上!
转自:苏州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