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郭军教授,外国语学院下设7个系/教学部: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德语系、法语系以及大学英语教学部、在职学习英语教学部,承担外语专业本科生、在职学习的培养工作和全校所有院系的公共外语教学工作。外国语学院还设有以下研究机构: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和日本人文社会科学习究中心,从事有关跨文化、跨国家学术研究和交流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郭军教授简介如下:
郭军: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后学历/学位:博士在职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
教育背景:
1979-1983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
1985-1988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硕士在职学习毕业
1998-2001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博士在职学习毕业
出国访学:
1999-2000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
2005-2006美国杜克大学富布赖特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1. 西方文学与文论
2. 乔伊斯与爱尔兰文学
3. 西方马克思主义
讲授课程:
1.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理论 (硕士在职学习课程)
2. 乔伊斯研究 (硕士在职学习课程)
3. 理论前沿与批评理论文本解读 (博士在职学习课程)
4. 乔伊斯小说选读 (本科生课程)
5.当代英美散文阅读 (本科生课程)
主要学术成果(2000-2012):
专著
《乔伊斯:叙述他的民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主编/译著
1.《论瓦尔特•本雅明:现代性、寓言、语言的种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废墟中的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论文:
1.“本雅明的“两面神”精神之价值与意义”,《外国文学》2012年第3期。
2.“一个生态伦理主义者的《创世记》:从生态伦理视角阐释本雅明的语言论”,《外国文学习究》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习究》卷2011年11期全文转载。
3.“《尤利西斯》:笑谑风格与宣泄-净化的艺术”, 《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第3期。
4.“The Place in Joyce and Its Two Flaneurs in‘Cognitive Mapping’”, James Joyce Journal, vol.16 No.2 Winter 2010. pp11-34.
5.“知性美学:乔伊斯的艺术观与知识分子论”,《外国文学》2010年第2期。
6.“《废墟中的大学》:重建思想的空间”,《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9年5月21日8版。(《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7日第10版以“‘废墟’之上,怎建大学”为题全文转载)
7.“反英雄:解构的力量与民族的未来——阐释《尤利西斯》主角布卢姆的形象”,《外国文学习究》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习究》卷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
8.“一个废墟上的栖居者中的思考”,《读书》2009年3期。
9.“Exile Writer,Intellectualized Aesthetics and Obscure Art: Interpreting James Joyce and His Artistic Aspiration”,James Joyce Journal, vol.14 No.2 Winter 2008. pp117-132.
10.“德里达版本的《哈姆莱特》或解构版本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们》”,《外国文学》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习究》卷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1.“本雅明的弥赛亚与杰姆逊的乌托邦”,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胡亚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174-184页。
12.“法兰克福学派对启蒙的反思”,《文景》2006年第1期。
13.“光晕”,《读书》2006年第2期。
14.“都市漫步者”,《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2期。
15.《总体》,《外国文学》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研究》,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16. “隐蔽的历史政治修辞”,《外国文学习究》2005年第1期。
17.“保罗•德曼的误读理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8.“罗兰•巴特的揭秘批评”, 《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2期。
19.“乔伊斯:历史的噩梦与创伤的艺术”,《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22期摘抄。
20.“乔伊斯:反思与超越” 《外国文学习究》2004年第3期。
21.“星座表征”,《外国文学》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文艺理论》卷第12期全文转载。
22.“本原就是目标:本雅明的思想地形图”,《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第3期全文转载。
23.“共同策划‘逃脱的线路’”,《中华读书报》2004年3月3日,第488期,第6版。
24.“瓦尔特•本雅明:卡巴拉传统中的阐释学”,《生产》2004年第1辑。
25.“关于《拱廊计划》”,《生产》2004年第1辑。
26.“本雅明的关怀”,《中国学术》,2004年第18辑。
27 “克里斯蒂娃:诗歌语言与革命”,《外国文学习究》2003年第1期。
28.“批评与建构”,《外国文学》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习究》卷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9.“本雅明的历史哲学”,《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8期。
30.“世俗的启迪”,《外国文学》2001年第4期。
31.“语言与救赎”,《思想》2000年第5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