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当代世界与中国丛书
《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推出的“当代世界与中国丛书”之一。作为联系国家和国际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国际组织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国际关系以国家间关系为全部内容的单一局面,是同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日益理性化、机制化、规范化趋势紧密相联的。正是在过去的100年中,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震荡之后,国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数量呈爆炸性增长。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一些传统上属于主权国家独有的经济、社会权力日益演化为国际社会共有的权力,国际组织的权威性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其实际功能在许多领域都大大强化了。到今天,国际组织已经渗透国际关系的一切领域。考察当代国际关系若是忽视了对国际组织的研究,就难以深入了解国际关系的全貌。著作选取国际组织这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的互动为核心,将国际组织作为整体置于国际关系当中,揭示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不同领域的地位和作用,试图推动国际组织作为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全书分为六章:
第一章 国际组织的形成发展与运行机制
第二章 国际组织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第三章 国际组织与世界和平的维护
第四章 国际组织与国际一体化
第五章 国际组织与多元利益的协调
第六章 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
第一章是从国际组织历史演变的角度分别对国际组织的内涵、发展历史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作为整体的国际组织既是国家间斗争与合作的工具和舞台,又是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行为主体,阐述了国际组织的发展趋向,明确了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基本特征,为研究国际组织在不同领域的功能表现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从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不同领域中的作用功能加以把握。贯穿论述过程的,是国际组织“两面性”的行为特征,即:一方面国际组织代表了不同成员的共同利益,能够发挥单个成员难以发挥的独特的功能;另一方面,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行动能力依赖于成员国的协商一致,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成员国大小强弱的实力差别也会反映到国际组织当中,制约其独立性。这种功能上的“两面性”体现在国际组织活动的各个领域,本书从国际规则的制定、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维护、国际一体化的推动、多元利益的协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国际组织通过自身活动,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对国际关系运行的规范化和民主化起着重要作用,但大多数国际规则却是在西方把持之下制定的;第二,国际组织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在制止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却难以完全避免霸权主义的利用和操纵;第三,国际组织既体现了国际一体化在不同程度和阶段上的状态和结果,又推动着国际一体化进程和趋势的发展,为加强国家间合作与联系作出了不懈努力,但却无法保证所有国家同等地享受一体化带来的好处;第四,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是各国交换意见、增进了解的讲坛,但却面临不同国家主张和期望值差异的制约。综合四个方面,归根结底,体现了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第六章是在上述四章基础上所作的总结,探讨关于国际组织同主权国家的关系,重点分析联合国同主权国家、尤其是同大国的关系,梳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也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