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经济中的政府行为与发展模式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保健云
本书在相关研究文献述评与计划经济模式界定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中央计划经济小国与大国模型、项目投资模型与信息不对称模型,对中央计划经济中的政府集权与生产要素短缺、地区经济计划制定和实施中的政府行为与棘轮效应、项目投资中的政府收益与国有企业经理效用最优实现的帕累托条件、投资扩张及其经济效率进行分析,同时从静态均衡的角度对中央计划经济中的政府官员、国有企业经理、国有企业职工行为进行分析并对短缺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利用亚洲、前苏联、东欧转型国家以及美国、印度的相关经验数据,从实证角度对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国有企业为了实现最大化产量目标,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及其他经济资源控制权配置方面的竞争是导致计划经济体系中生产要素投入及相关经济资源供给紧张与短缺的重要原因,随着国有企业经理的更换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职工能力和努力水平的投入偏好也会发生变化,必然导致国有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机会主义行为。
针对非均衡发展大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区域化梯度推进特征,区域市场治理机制形成与演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地域空间差异性、互动模仿性和趋同性特点,以公司治理和市场治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在区域市场治理机制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研究转型经济中区域市场治理机制形成与演进的原因、阶段、规律和路径。认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资源配置权的讨价还价和博弈行为是引导转型经济区域市场治理机制形成与演化的关键性内在动因,可以对经济转型区域化差异和市场经济区域化梯度推进现象做出解释。还利用博弈论思想及信息经济学方法,以地方政府为支付接受方,研究了混合经济中因地方政府效率差异和不完全信息而导致的信息租金支付问题。通过完全且完美信息三阶段四元动态博弈模型和贝叶斯动态博弈模型,发现并证明:混合经济中因地方政府效率差异与不完全信息而产生的信息租金是社会总产出分配的一种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调整,地方政府间效率差异越大,高效率地方政府越偏好于低效率地方政府的产出;中央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基于信息租金支付权配置的贝叶斯博弈是混合经济运行中计划部门与市场部门外在冲突的内在动因。可以对我国转型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收入支付与分配关系的动态演化,忽视区域特征、淡化区域利益倾向,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市场分割、区域市场垄断倾向做出解释。
据此,以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为研究背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构建单阶段委托——代理模型与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给出一个有关转型区域中存量资产最优控制权安排的新解释。同时,通过地方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团队化委托——代理模型,构建区域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据此,对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相关经验数据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的角度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与经济效率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区域存量资产总量、公众私人资产比重、地方政府与公众偏好及其信息拥有量是影响区域发展模式选择的关键性内生变量;地方政府和公众的区域总产出贡献率变化及彼此间相互监督的效率与技术可行性是区域存量资产最优控制权安排变迁的关键;资产最优控制权安排趋同演进是引致区域发展模式趋同的根本原因;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存在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到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葛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