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美国肯塔基大学中国研究项目负责人罗靓副教授作了题为“非人之人性:白蛇的三重越界”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郝岚教授主持。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下设的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全部拥有文学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学院同时拥有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方向)等7个硕士点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授予权。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罗靓老师在讲座中从动物、机器、人,非人之深厚人性,人性的多元回归角度切入,和师生共同研讨了《申报》中的所有“白蛇”条目,认为有关白蛇的讨论不但成为开风气之先的尝试,有关白蛇的事件也成为推动新媒体创新的动力。接着通过1870到1920年代的白蛇表演揭示了其背后产生的新意识,在用非人、动物作为隐喻告诫人民不要丧失做人的基本准则的同时,也为新的戏剧教育提供了角色分析的案例,给予人们“创造的欲望”和“向上的意志”,她指出晚晴至民国的白蛇演出渐渐处于流行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中心地带的现象,有力塑造和折射了大众想象和媒体流变,民间、流行、先锋、政治话语的共同运作,而且在都市娱乐和商业流行文化语境中重述白蛇的奇幻故事,推动技术、经济、政治、文化变迁的同时,也激发知识分子和大众对于启蒙解惑或重新被诱惑的可能性的思考和实践。最后她特别强调,白蛇在当今流行文化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在大众化过程中不断释放出创造性能量,如何进一步探究在老故事与新媒体的撞击中产生激活老故事与新媒体的正能量是一个值得分析的主题。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李丽丹博士对此次在职研究生讲座从故事学角度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与总结。她认为本次讲座深化了文学研究意义,明确了文学研究对象,拓展了学术研究方法,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白蛇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