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美术学院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术委员会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筹划的《杨先让文集》新书分享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举办。分享会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冰教授主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因事无法出席活动,专门录制了视频,表达了对杨老的敬意:“杨先生是我们美术学院长辈先生中的一位热心肠,充满艺术理想和艺术热情的长辈,我在美术学院成长的历程中,就一直感受到杨先生在自己的艺术探索和建树中所投入的一种文化理想,特别是坚定的艺术信念,也深切感受到杨先生在对我们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中所做的突出贡献。”作为活动主办方、新书出版方的代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公司总裁姜革文先生专程从广西到场致辞。
86岁的杨先让先生是共和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美术工作者,他的人生与中国当代美术的变迁紧密联系,他结识了“为时代造型”的艺术家,如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黄永玉、郭兰英、郭淑珍等,也培养了如徐冰、陈丹青、陈文骥、吕胜中等有着卓越艺术贡献的学生们。此次分享会,他带着用一生的艺术经历和情感抒写的四卷本文集《杨先让文集》,与同行者探讨中国美术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也与好友重叙往日的款款情谊,现场迎来了詹建俊、徐庆平、李化吉、苏高礼、袁宝林、尤劲东、易英、陈文骥、宋协伟、宫林等二十几位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要嘉宾。其中,未能到场的陈丹青也通过视频发来了他对恩师的感佩和敬仰,他说:“今天多多少少,各行各业是个功利的世界,年轻人知道的事情都在网络范围内,活生生的交往,活生生的投入到一种事业的热情,那种耐久性,那种在里头的快乐,今天已经丧失很久了。在先让老师身上一点都没有丧失,他的精力他的活力一直都在。”
分享会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题为“往事如烟:与师友同行,为时代造型”,对杨老有长期了解的朋友、同代、先生依次发言,谈了他们对杨老的艺术、为人的感触。第二部分讨论的是“到民间去:第一个民间美术系”,杨老就恢复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这一阶段进行了介绍,当时和杨老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先生做了发言。杨先让将毕生精力投入在民间考察、梳理中国民间美术之中,他把民间艺术提升到学院体系中观察、学习、创作,更是带队十四次走黄河,在丰富的民间土地上挖掘出库淑兰、苏兰花、潘京乐……可谓重新书写了中国美术史。第三部分“遥远的注视”围绕杨老退休之后在海外推广传播中国的民间艺术,在观察对比了中西艺术后,提出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家应该“以我为主”。分享会上,他也由衷表达了这一想法。他认为中国艺术无须低人一等、妄自菲薄,更不必一味仰望迷信西方,乃至丧失自我。“我为主”便是其中精神所在。
分享会上,现场的读者和观众近距离地与名贯中外的大家进行交流,在杨老故事的点滴之中见证中国近代百年艺术的变迁。无论是书中朴实真诚的写作,还是分享会上的开朗与坦然,杨老总是有感而发——活了这一辈子,经历了一些事情,用大白话说出来了而已——尽显老顽童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