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在部内举办了“财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坛由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吴振鹏主任主持,来自部内各司局、部属各单位等近百人参加论坛。财政科学研究所在职研究生刘尚希院长应邀做了主题为“财政改革面临的挑战”的专题报告。
刘尚希院长从如何统一国家财权、如何权衡财政风险与公共风险、如何处理民生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形成财政改革合力等四方面阐述了当前财政改革面临的挑战。
财政科学研究所在职研究生刘院长指出,从历史演进视角看,财政是“国之命脉、万世之本”。从新时期财政定位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财权,包括预算权、税费权、所有权、专卖权等内容。总体上看,国家财权至今未能实现统一。预算“切块”、部门的“ 二次分配权” 严重肢解了预算的统一性,成为预算中的“预算外”,妨碍全面完整统一预算的真正实现。财权如果不统一,基础就会破碎,就有成为“碎片国家”的危险。要实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统一国家财权,必须将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和财政体制全部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赋予其规范性、稳定性、可问责性,这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贫富差距代际传递等方方面面的风险开始凸显,财政化解公共风险的压力很大。化解全社会公共风险,实现国家在推动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关系重构中的作用,就必须使国家拥有与之相称的国家能力。国家能力的提升则要依靠财政能力来支撑。推动财政改革,制定财政政策,必须要权衡财政风险与公共风险的关系,这实质上是风险分配,而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政治问题,需要理论创新。
推动财政改革,应在动态中处理好民生与发展的关系。推进人口城镇化是财政改革中处理民生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质是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要唯人民中心论,财政的观念要实现从物—人的转变。这其中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目的与手段;公平与效率。人口城镇化的核心是城乡、区域协同。城镇化如果偏向发展,容易产生片面的土地城镇化,导致单纯追求GDP。人的流动引发静态社会转向动态社会,是一个再组织的过程。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重新调整,事权、财权和财力要重新组合,事权要重新划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要重新定义,不能按照地域、空间这样静态的概念去提供。转移支付的依据要调整。动态社会中的所有这些问题都会给财政改革带来严峻的挑战。
推动财政改革,必须从长期、整体分析出发,凝聚各方力量,防范和化解我国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和公共风险。这涉及到多个层面:一是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如何形成合力;二是公共部门内部如何形成合力;三是公平与效率如何相融合;四是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