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我国主流媒体一直在积极探索转型路径,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改革体制机制,实践媒体融合。以中央媒体改革实践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主要路径至少有三:
一是以“中央厨房”为支撑的技术驱动模式。如 《人民日报》 以“中央厨房”为抓手,建设全流程打通、完整的媒体融合体系,服务于 《人民日报》 旗下的各个媒体,也试图为整个媒体行业搭建支撑优质内容生产的公共平台;
二是以“融媒体产品”为核心的产品驱动模式。如新华社以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双轮驱动”为战略,建设全媒体报道平台,致力于打造“网上通讯社”;
三是以“新平台建设”为策略的平台驱动模式。如中央电视台一方面推动台网融合,初步形成一云多屏、一体发展的技术战略布局;一方面整合全台新闻资源打造新的国际传播机构和平台———中国国际电视台 (中国环球电视网)。
实践表明,无论选择了何种转型路径,都必然伴随着内容转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始终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核心。以“新闻立台”为核心战略的SMG正是通过融媒体中心的转型实践紧紧抓住了这一核心,勇于在多个层面实施新闻创新。一是进行机制创新,将新闻业务板块进行重组,在原电视新闻中心基础上,整合外语中心、看看新闻网,实现资源优化,发挥规模效应;二是进行技术创新,在全国的电视台当中,率先建立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平台“X-news”,包括内容生产指挥协同、全媒体融合生产、全媒体内容库等三大模块,不断完善采编发流程再造;三是进行产品创新,打造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直播流产品“Knews24”,以及以“原创+视频聚合”为特性的新闻APP“看看新闻”。
融媒体中心一年来不懈探索,既巩固了SMG新闻内容在传统电视大屏的优势,又在小屏新领域开辟了新空间。“看看新闻”APP已迭代升级至5.0版,用户日均使用时长20分钟;看看新闻全网传播量日均4500万,峰值近1亿。“Knews24”直播流在BesTV互联网电视中开出的应用专区共覆盖用户超过3000万,用户黏度和附着度表现强劲。东方卫视版面中自采、独家深度报道和策划、系列报道大幅提升,生产能力翻倍;“城市蛙人”、记者体验快递小哥,“夜·上海”系列优质视频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和不俗的口碑。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创新实践还锻炼了一支保持24小时直播状态的队伍,培养了电视新闻人互联网化转型的能力、意识、水平、手段,为进一步深入改革铺垫了思想条件和人才条件。
独家+精品发展新型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
当前,全球传统广电媒体都面临着受众流失的严峻现实,而当传统广电转向互联网内容生产时,又不得不遭遇网络视频行业的激烈竞争。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5.45亿,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近5亿,广告市场规模巨大。值得关注的是,今天的广电媒体既要面对网络视频大鳄对网络流量的控制,也要面对传统报刊媒体这一视频行业新力量,如新京报、澎湃等由传统报刊媒体转型制作的视频产品,时常有惊人表现。美国Tubular实验室调查也显示,最受欢迎的在线视频Top10榜单中,唯一一家入榜的传统媒体并不是广电媒体,而是英国老牌报纸 《每日邮报》,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报刊媒体转型在视频内容制作上具有独特竞争力。
尽管形势严峻,传统广电媒体依然具有原生的内容生产优势。从国际经验看,类似Hulu这种由多家广电媒体共同打造的视频网站,在与YouTube等竞争时的突出优势,依然在于对美国ABC、CBS、FOX和NBC等节目版权资源的占有,及其对长视频制作的丰厚经验。从国内情况看,除拥有资源、经验优势之外,传统广电业还善于生产负责任的、有价值观的新闻。建立在这些优势之上的新闻创新产品,一是独家报道,二是精品化节目。
SMG融媒体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始终以“新闻立台”为引领,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原创深度报道,做严肃的、负责任的、有价值观的新闻。融媒体中心认识到,大体量的、优质化的直播内容和高品质的长视频的架构能力,是SMG很长时间以来的核心优势。实践证明,获得受众反馈的新闻创新产品也正是独家报道和精品化节目。《筑梦空间站———天舟一号发射特别报道》,《中国首艘航母出坞下水直播报道》,《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特别直播报道》,全网总浏览量共计突破3790万。更值得一提的是,新闻纪录片《人间世》全网点击量已超2亿人次,“看看新闻KNEWS”微博推出的“人间世”话题,总阅读量5000万,掀起现象级收视潮。这些优质的新闻产品,体现了资源、经验和价值观优势的合力,是广电媒体新闻创新的重要领域,更是新型主流媒体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社会舆论、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的参考样本。在职研究生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