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非全日制研究生须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中国现当代文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必读书目
[1]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版.
[3] 谢冕.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6] 马良春、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7] 许志英、邹恬.中国现代文学主潮.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9]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0] 骆寒超.新诗创作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11] 朱寿桐等.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12] 刘纳.嬗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4] 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5]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16] 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7] 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8] 王逢振、盛宁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19] [美] 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20] [英] 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 [荷] 佛克马、易布斯著,林书武译.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版.
[22] [日] 伊藤虎丸著,李冬木译.鲁迅与日本人——亚洲的近代与“个”的思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 [日] 竹内好著,李冬木、赵京华、孙歌译.近代的超克.三联书店,2005年版.
[24] 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5] 钱理群.心灵的探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6] 陈方竞.鲁迅与浙东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7] [美] 李欧梵著,尹慧珉译.铁屋中的呐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8] 王晓初.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9] 王嘉良.辉煌“浙军”的历史聚合——浙江新文学作家群整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0] [日]木山英雄,赵京华译.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 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2] 顾琅川.周氏兄弟与浙东文化.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3] 田本相.曹禺剧作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
[34] 张健.幽默行旅与讽刺之门——中国现代戏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5] 胡星亮.中国现代戏剧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版.
[36] 葛一虹.中国话剧通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37] 刘家思.曹禺戏剧的剧场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8][美] 乔治·贝克.戏剧技巧.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
[39][法] 安娜·于贝斯菲尔德.戏剧符号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
[40][英] 威廉·阿契尔.剧作法.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
[41] 宋家玲.影视文学创作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42] 刘建勋.中国当代影视文学。广西人民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
[43] 刘树林.电视文学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版。
[44] 周晓明.中国电影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45] 荒煤.中国电影文学论文选.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版。
[46] 周星著. 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7] 陈贤茂主编.海外华文文学史.鹭江出版社,1999年版.
[48] 江少川、朱文斌主编.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9] 王赓武.王赓武自选集:移民及其敌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0] [加]佩里·诺得曼著,陈中美译.儿童文学的乐趣.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版.
[51] [美]尼尔·波兹曼.吴燕莛译.童年的消逝.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52]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
[53] 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绍兴文理学院非全日制研究生选读书目
[1] 王嘉良等.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骆寒超.新诗主潮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3]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陈伯海主编,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6] [美]科恩等,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7] 王逢振主编,2000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
[8] 王逢振主编,2001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
[9] 汪卫东.鲁迅前期文本中的“个人”观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 郜元宝.鲁迅六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 孙郁、黄乔生主编.“回望鲁迅”系列丛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 汪晖.死火重温.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 徐麟.鲁迅:在言说与存在的边缘.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4] [日]丸尾常喜著,秦弓译.“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 [日]丸尾常喜著,秦弓、孙丽华编译.耻辱与恢复——《呐喊》与《野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 [日]丸山升著,王俊文译.鲁迅·革命·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 王瑶.鲁迅作品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8] 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19] 潘正文. 两浙人文传统与百年浙江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 王嘉良.地域视阈的文学话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21] 王嘉良.浙江20世纪文学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2] 吕晓英.孙伏园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3] 鲁雪莉.许钦文传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4] 田本相.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5] 谭霈生.电影美学基础.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
[26]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
[27] 王新民.中国当代话剧艺术演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8] 刘家思.刘大白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29] 邹红. 影视文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0] 赵玉明、艾红红. 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
[31] 黄会林.中国现代话剧文学史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2] 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33] 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4] 朱文斌.跨国界的追寻——世界华文文学诠释与批评.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35] 饶芃子.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6] 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7] 韦苇.外国儿童文学发展史.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
[38] 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39] 王黎君.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0] 蒋风、方卫平主编.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卷).希望出版社,2009年版.
[41] 吴其南.中国童话发展史.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
3.中国现当代文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期刊
[1]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
[2] 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合办.
[4] 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5] 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合办.
[6] 鲁迅研究月刊.中国鲁迅研究会、鲁迅博物馆合办.
[7] 当代作家评论.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
[8]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主办。
[9]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主办。
[10] 电影艺术.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办。
[11] 当代电影.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主办。
[12] 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
[13]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北京电影学院主办
[14]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
[15] 当代电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
[16]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
[17] 华文文学.汕头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办.
[18] 儿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