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致力于在东西文化、中国多民族文化交融碰撞背景下,以跨学科方法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演进与形态面貌,拓展文学研究空间,彰显中华多民族文学“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融态势。重点关注20世纪主流文学思潮与中国多民族作家文学发展脉络、民族作家群现象及各民族文学互动关系等,力求把握边缘与中心、文学与文化的复杂关系。
贵州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方向现有成员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其中2人有博士学位,研究梯队构成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学术实力。学科团队中,杜国景教授、喻健教授、颜水生教授、杨红教授、周凌玉教授、周军副教授等在国内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近五年来,本学科方向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5项,教育部项目和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共7项,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其中CSSCI期刊、核心期刊4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7项,出版学术著作9部,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设有两个研究方向。
贵州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中国现代文学方向在整体把握20世纪中国文学的前提下,致力于研究晚清至新中国成立文学的发展,注重以主流文学思潮为线索,以作家作品为重点,联系新旧文化、西方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交融碰撞的背景,拓展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与空间,强调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广阔背景上,运用新观念、理论和方法,对已有相当研究积累的1898-1949年的作家作品、思潮流派、文学现象做出富有新意的阐释和评价;强调研究的宏观性和综合性,对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总体成就、基本规律、复杂现象做出更客观、更透彻的把握和评价。
中国当代文学方向旨在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宏观把握,探究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流向、内在动因与总体特征,力图以新的社会和文化视角,拓展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空间,着重研究当代小说创作潮流的变化,注重研究当代散文和散文诗创作研究,以及跨媒介文学研究,同时关注地域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现当代文学的宏观性、跨学科性以及民族性、地域性研究,是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