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精品课程
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即所谓的前教育学时期,教育学作为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时期我国的《学记》成为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但尚未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以及认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出现了《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等教育学著作,与此同时,德国哲学家康德第一个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19世纪末以来,教育学得到迅速发展,出现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教育学著作,如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等,教育学的发展出现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局面,如今,教育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模式、学科体系、实践改革、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20 世纪 70 年末代以后,教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专著、教材纷纷出版发行,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刘佛年主编的《教育学》 ( 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1978 年出版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 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8 年出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等等。同时,所有的高师院校的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都开设了教育学这门公共课程。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精品课程的发展情况:建校以来,公共课教育学一直做为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开设;1983年教育系恢复招生后,公共教育学课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1998年该课程被列为省级重点课程。
《教育学基础》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理论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作为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一门公共课和必修课,《教育学基础》力求通过系统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学的发展走向,激发师范生积极的教育情感,树立正确的教师专业观,并在理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能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相关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