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功能超分子体系的构建”在职研究生专题讲座。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范围大致可分为三类:“1环状配体组成的主客体体系;2有序的分子聚集体;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团用柔性链或刚性链连接而成的超分子化合物(Super molecule)”。
田禾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物理、光化学研究,重点为功能染料。从产品工程的基础研究入手,针对染料分子内弱相互作用可控转换与其多尺度功能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染料分子设计新概念,发展了多尺度体系的精细荧光表征方法,探索多功能应用新体系,提出以荧光作为读出信号的可擦式光信息存储新概念,创新合成一系列具有高信噪比的光致变色荧光材料,大幅度提高其应用稳定性;创新合成可用荧光信号表征的可“锁”的光驱动分子梭和多构型逻辑功能分子机器等,解决了分子尺度上精确表征分子机器运动的关键问题;在国际上首先报道高选择性汞的荧光比率传感体系,在荧光探针和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染料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田禾教授形成了以“共轭π体系结构与多尺度功能精细调控”为主要特色的研究体系。
田禾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兼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 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华东理工大学先后获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先后两次由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开展合作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被聘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禾教授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曾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等荣誉,入选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田禾教授学风正派,严谨求实,教书育人,至今已培养博士49名(其中2名学生的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现任国际学术刊物Dyes and Pigments 主编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