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叶扬教授应邀在山东财经大学做了一场题为“从杜甫到雪莱:中西诗歌结构比较举隅”的学术报告,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和部分老师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现已形成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学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各方向均有科研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在山东财经大学进行的此次讲座中,叶杨教授首先以中国和西方两大文化作为背景,就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内涵及意义等方面作了阐述,涉及到语言学、文学理论、哲学等多个领域,在介绍中国、德国、法国、前苏联等国家的文学名家关于文学定义的基础上,叶教授提出文学是一种语言现象,对诗歌和小说的文本分析,不能仅局限于主题思想和启示等要素,更应该关注其结构形式,因为文学也有式样和图案,结构和形式是作家抒发情感的武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接着,叶教授分析了杜甫诗歌中的形式结构之美,认为这两位诗人都注重诗歌结构,如怎样开头,如何结尾,在起承转合运用了双韵体。杜甫通过诗歌的结构传达了美的意境,而雪莱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诗人,不同于其他西方诗人,他的诗歌结尾没有道德说教、哲理感悟等表达,而是与杜甫一样,侧重于诗歌形式的张扬。
叶杨教授以扎实的国学理论为基础,纵论古今、博学多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播和推崇更引发了师生们对他的尊敬,获得师生的阵阵热烈掌声。叶教授认为诗歌具有音乐的要素,因此在讲解杜甫和雪莱的诗歌时,他集吟唱、表演、背诵、朗读为一体,令听者如同身处音乐会一般,为讲座现场营造出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古典文学艺术氛围,给听者带来一种风致独特的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