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系博士生彭亚非导师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是正部级事业单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4全球智库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以第20名的成绩跻身“全球智库50强” ,并蝉联“亚洲最高智库”。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优势,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系博士生彭亚非导师。1955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文学所理论室研究员。文艺学专业,中国美学史与古代文论、文学理论研究方向。2008年首任博导。主要著作:《中国正统文学观念》,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论语〉选评》,香港三联书店(繁体),岳麓书社(简体),2006年版;《郁郁乎文》(《华夏审美风尚史》第二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先秦审美观念研究》,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主要学术论文:《中国古代的哲思智慧与诗学追求》,2012年。《视觉文化时代与视觉文化研究》,2011年。《文构之美》,2010年。《网络写作:速朽与生机》,2009年。《原“文”》,2005年。《“身体写作”质疑》,2004年。《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2003年。承担课题:2000年文学所重点课题:中国正统文学观念。2010年文学所重点课题:中国俗文学传统中的文学意识。获奖情况:2001年,《郁郁乎文》(《华夏审美风尚史》)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2002年获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追加奖。2006年,《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优秀论文奖。2012年,专著《中国正统文学观念》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优秀学术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