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封一函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了一场题为“差异-译者的感知与悟性”的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下设7个系/教学部: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德语系、法语系以及大学英语教学部、在职学习英语教学部,承担外语专业本科生、在职学习的培养工作和全校所有院系的公共外语教学工作。外国语学院还设有以下研究机构: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和日本人文社会科学习究中心,从事有关跨文化、跨国家学术研究和交流工作。
“差异:译者的感知与悟性” (The Difference: Translator’s Recognition and Perception)试图在跨文化语境下去考量译者的素养,将其视为对差异的会通之道,进而引申为一种悟性。译者素养表现为对文化差异的融通和融会能力,将差异作最小化处理的要义是把普适化和本土化作为差异的两个融合点,而不仅仅是两种翻译策略,从而形成有机的内外兼顾模式,使文化的可塑性得以充分体现。结论:差异观的构建最本质的问题是如何培育译者宽广的文化视野和自主的价值担当意识。
封一函,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北京市外国语言文学重点学科建设负责人、北京市英语类专业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教学协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多语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为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主要著作有:《超级写实主义》、《心灵世界的语言》、《论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策略》等。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涉及西方文论、翻译理论、英美文学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