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文化中国:2015中国文化产业指数发布会暨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阶段成果发布会”,本次会议主题为“互联网+文化消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查显友、海淀区委宣传部部长陈名杰,以及来自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文化企业的代表出席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由教育部直属,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列入“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彭翊首先发布了“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5)”和“中国文化消费发展指数(2015)”。据彭翊院长介绍,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为第六次发布,中国文化消费指数为第三次发布,两大指数每年定在北京文博会期间发布,已经成为北京文博会的品牌活动之一。同时,两大指数通过对国家相关统计数据及市场调研数据的综合分析,客观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发展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和未来趋势,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5)结果指出,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总体保持持续稳步增长,各省市综合指数排序与2014年相比有小幅变动,上海、北京、江苏名列前三甲,福建、四川进入全国前十名。生产力指数方面,各省市排名与2014年相比整体上变化浮动较小。驱动力指数方面,和2014年相比,上海、福建、海南、吉林、四川等省份上升幅度较大。影响力指数方面,东部地区文化产业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比较明显,前十名的省市中,就有8个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5)通过对覆盖全国31个省市, 涉及城乡、性别、年龄、学历等各类人群的文化消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指数结果显示,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5年的81.2,平均增长率为5%。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水平指数等一级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且文化消费环境指数上升速度最快,平均增长率为11.33%,文化消费意愿指数在经历了2014年的上涨后,有小幅回落,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数在2014年有所下降后,出现了大幅提升。
今年发布会的另一项重要议程是发布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阶段性成果。
“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该试点项目作为研究文化消费政策的课题,从东、中、西部选择典型地区,采取不同的促进文化消费的措施进行政策试点,旨在积极扩大文化消费,通过试点研究提出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措施。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此次会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吴江波对试点项目的实施背景和总体情况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贾旭东介绍了西部的试点方案和进展。西部试点选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通过直接向居民文化消费实行补贴的政策,重点构建拉动居民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培育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习惯,试点于9月23日启动,以公开征集的方式,确定西西弗书店、世纪星光影城、遵义演艺集团、汇川区蓝天音乐培训学校等13家机构为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合作机构,涵盖了出版、广播影视、文艺表演和文化艺术培训四大类。通过“汇川文化消费频道”线上或线下扫描两种方式,在合作机构购买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影票按20%施以补贴;参加美术、舞蹈、音乐、书法培训则补贴10%。
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罗平、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许启彤分别介绍了中部合肥试点、武汉试点的方案和进展。此次中部试点的居民文化消费激励政策,一方面旨在提升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性,同时刺激居民自主文化消费,最终达到培育居民文化消费习惯、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目的。具体说,就是借助于移动终端,通过微信公众号“文化汇”对公共文化消费活动进行消费评价,其中真实有效的消费评价将获得积分奖励,用户进行文化消费的过程中可使用积分进行现金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