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举办“2015中国职业发展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现有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职业开发与管理五个系(教研室);设有中国就业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开发和评价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习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劳动科学学术资料研究中心、劳动科学实验室和人力资源与领导力开发中心。
随着国家经济进步和国民收入水平提升,“幸福”已成为国人越来越重要的追求。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就是人民幸福的梦”,人民生活幸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大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人筑梦、追梦、圆梦的过程中,职业生涯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生涯幸福感的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民的总体幸福感。因此,建设幸福职场,提升职业人群的幸福水平,将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届中国职业发展论坛即以“幸福职场:就业、创业与生涯发展”为主题,旨在为提升职场中国人的幸福感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出席了论坛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习究中心执行主任孙健敏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岳昌君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金盛华教授,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王晶女士,北京清创科技孵化有限公司CEO丁华民先生等学界和企业界代表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周文霞教授在论坛上发布了“2015中国HR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职业生涯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性都与日俱增,值得引起更大关注。由劳动人事学院职业开发与管理系主导的HR职业发展追踪调查项目,践行了劳人院劳人之事,成人之美的学院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周文霞教授在论坛上发布了“2015中国HR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牵头,18所设有HR及相关专业的在京大学联合参与的“中国HR职业发展状况追踪调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以职业成功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首先描绘了HR相关专业大学生职业成长和发展的概况,总结了影响大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其次对HR人士的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职业发展成功的预测因子。作为“中国HR职业发展状况追踪调查”项目第一年的结果汇报,此次报告对中国HR职业发展状况描绘了一幅数据翔实,内容清晰的图景,为未来中国HR相关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依据。随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石伟教授以及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宋洪峰教授分别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发表了题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我国就业市场”的主题演讲。曾湘泉教授以宏观视野系统回顾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提出了“就业问题的关键并非就业率而是就业质量”等精辟见解。曾湘泉教授还对当前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情势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前景做了精彩的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劳动力市场基础数据建设与信息公开、建立专业就业服务和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等多项改善就业形势的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教授发表了题为“互联网+人力资本:迎接新职业时代”的主题演讲。杨伟国教授将时下热门的“互联网+”概念与人力资本创造性地相结合,展望了人力资本发展的远景,并揭示了科技进步可能对人力资本造成的种种挑战。杨伟国教授认为“互联网+”会使得传统的职业出现新变化、新气象。以无边界工作、注重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传统职业的新时代化已经出现,而以时间加人力资本和时间加财产组合为典型框架的新职业时代也即将到来。
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习究中心执行主任孙健敏教授发表了题为“打造心理健康的职场”的主题演讲。孙健敏教授首先强调了心理健康在个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心理健康受到个人、组织和社会三层因素的影响。在个体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收入等物质上的鼓励,还需要尊重等精神层面的鼓励。孙健敏教授提出人力资源具有“感性”和“脆弱”等特征,只有尊重员工,给予员工价值感,不仅“富之、贵之”,还要能“敬之、誉之”,才能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局面。
第一届中国职业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中国职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