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同学们作了题为“创新经典三部曲”的讲座。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唐鑛老师及学院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现有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职业开发与管理五个系(教研室);设有中国就业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开发和评价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习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杨老师先从创新经典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经典开始,介绍了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杨老师介绍说这本书通过一系列简明的例证,说明由于我们几乎所有日常行为效率低下,而使得社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而治理这种效率低下的良药在于系统化管理,要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中去。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然要有丰富的、不同身份立场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解决好管理人力资本的问题。同时,杨老师还指出,该书提出了心理革命的概念,从本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一场关于责任的心理革命,这是科学管理的本质。
杨老师接着向同学们解读的第二本书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书中表示,我们所说的发展,现如今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既包括采用一个新的产品或生产方法和开拓新市场,又包括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或是控制原材料或是半成品等方式。杨老师指出,要注重企业家的素养和直觉的作用,要培养这样一种能力——一件事的成功依靠直觉,也就是以一种尽管在当时不能肯定而以后证明为正确的方式去观察事情的能力,以及尽管不能说明这样做所根据的原则,而却能掌握主要的事实,抛弃非主要事实的能力。
杨老师介绍的第三本书是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其认为,该书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讯息,过去的辉煌是未来最大的绊脚石,而同时,新组合通常可以说是体现在新的商号中,它们不是从旧商号里产生的,而是在旧商号旁边和它一起开始生产的。特别是在竞争性的经济里,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合通过竞争加以消灭。而书中也有这样的断言,互联网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基础性的技术,并将使颠覆许多行业成为可能。
最后,杨老师对三本书进行了总结点评,杨老师强调一百多年前的书对我们当下仍然有着根本性的指导意义,这是经典的魅力;而近期的理论更新,更是告诉我们,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永无止境。讲座后,杨老师长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答疑,针对同学们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据悉,本次讲座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15年“读史读经典”系列讲座的第二场报告,也是劳动人事学院第25期学院党课的第四讲。“读史读经典”活动旨在通过课内、课外有效衔接的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同学们“回归经典”、“接近名著”,着力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及阅读兴趣,有效提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能力,为未来学业发展与事业进步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