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杨伟国教授在劳动人事学院作了一场题为“创新经典三部曲—泰勒、熊彼特与克里斯坦森”的讲座,劳动人事学院拥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三个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四个硕士点;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四个博士点,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科学管理原理》简介:
《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于1911年,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被誉为管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古典科学管理运动的巅峰之作。作者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年生于美国费城,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也有人称他为“理性效率的大师”。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一系列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当代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都是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经济发展理论》简介:
《经济发展理论》于1912年问世,作者约瑟夫·熊彼特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轰动当时西方经济学界,并享有盛名至今。尤其是在近年来的中国,一谈到“创新”,熊彼特的“五种创新”理念时常被人引用和提及。熊彼特在该书中对企业家论述也是一大特色,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创新者,是决定如何配置资源以便发明利用的领导者。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体系从一种均衡走向另一种均衡的根源,并且经济周期与创新活动的特点有重大关系。
《创新者的窘境》简介:
《创新者的窘境》出版于1997年,讲述的是在面对某些类型的市场和技术变化时,公司无法保持其在各自行业中领先地位的原因。这里所讲的并不是任何一般的公司,而是那些以精于管理著称的公司。它们是大多数经理们羡慕并尽力效仿的公司,是以很强的创新和执行能力闻名的公司。这些公司无法回避困境,但也可能走出困境。本书分析了计算机、汽车、钢铁等行业的创新模式,通过一些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公司的成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抓住破坏性创新现象的一些原则。该书获得“布兹·艾伦与汉弥尔顿年度最佳商业类书籍奖”,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20本商业书籍之一”,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现为哈佛商学院教授。
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力资本审计研究所所长,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奖项。研究领域包括战略人力资本管理、人力资源审计、就业理论与政策、人力资源产业及技术、劳动与雇佣法经济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北京经济开发区、苏州高新区、国家外专局等各类科研项目,著有《战略人力资源审计》(第1、2版)、《劳动与雇佣法经济学》、《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国际手册》、《劳动经济学》(第1、2版)、《战略企业社会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