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王兆鹏教授作了一场题为“‘身体批评’—以欧阳修、贺铸词为中心”的讲座,王兆鹏教授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已出版《张元干年谱》(南京出版社1989)、《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两宋词人年谱》(文津出版社1992)、《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全唐五代词》(合作。中华书局1999)等词学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馀篇。其中《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获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曾先后主编《词学通讯》和《词学研究年鉴》。
武汉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下二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等。
王兆鹏教授首先对大家耳熟能详的两首词,欧阳修的《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与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指出欧词中“行乐直须年少”的感喟与词人写作时的身体多病有着重要的关系,贺词中所蕴含的相思苦恋之情与其本人的容貌丑陋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样的阐释让大家耳目一新。王教授以此引入主题,提出“身体批评”的研究方法,这并非针对作品中的身体描写,而是关注作家写作时的身心状况。“知人论世”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传统而重要的方法,在“知人”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关注人的社会属性,如仕途经历、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等,较少关注人的自然属性、生理属性,如排行、身高、相貌、体质等,而实际上,这些自然属性也与人的性格、行为、心理、命运有着密切的关联,进而影响到文学创作。王教授以详实的材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述,最后提出:“长相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牵系创作”,“虽非尽然,但确相关”。在提问环节,王教授与国学院师生进行了沟通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