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张浩老师作了一场题为“基于海外汉语教学的几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学术讲座,这是本学期第九次“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讲座。汉语学院下设4个系:汉语系、经贸汉语系、文化系和双语翻译系,两个研究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所和商务汉语研究所。汉语学院有2个本科专业、1个在职硕士点,两个本科专业设8个方向,分别是:汉语言专业汉语言方向、汉语言专业经贸汉语方向、汉语言专业汉英双语方向、汉语言专业汉日双语方向、汉语言专业日汉翻译方向、汉语言专业韩汉翻译方向、汉语言专业汉语教学方向和中国语言文化专业。
张浩博士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及中国语言文学,出版相关专著1部,译著2部,汉语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长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在汉语学院教授过多类型、多层次的对外汉语课程,曾获北京语言大学优秀教学奖一等奖,2015年获北语教学名师奖。先后赴瑞士苏黎世大学、美国山姆休斯顿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和西安大略大学等海外高校教授初中级汉语课程、汉语语音与语法教学及中国文化等课程,多次受邀参加各种海外汉语教学研讨会和教师培训工作。本次讲座众多北语学子慕名前来参加,教室内座无虚席。
讲座开始,张老师简要介绍了海外汉语教学现状。总体上看,海外汉语教学发展比较迅猛,正处于升温的过程之中。这其中很多进展都是得益于中国国家汉办的大力支持。以韩国和泰国为例,在韩国,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所占比例逐年大幅增长,泰国的中小学学习汉语的学生已经超过了20万人,并且,多家孔子学院也在泰国开设。但同时张老师也提到,国外很多地区和国家的汉语教学发展可能没有国内媒体宣传的那样热火朝天,汉语教育的发展在海外并不均衡,依然有教学开展情况不理想、未有孔院开设的国家,如南美,非洲等地区。
此外,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张浩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海外汉语教学发展的重要性。根据统计数据,超过90%的汉语学习者自海外完成学习,来华的人数仅占总学习人数的0.6%。由此可见,汉语教学的主体在海外。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名称的改动也充分地反映了为了适应这一特点而做出的改变,充分反映了现实情况。所以,我们要基于此来重视并思考在海外如何开展汉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除了汉语知识本身,我们还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接着,老师借由李宇明书记发表的文章《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引出了语言的强弱与国家的强弱之间的关系。老师认为,语言能否大力推广跟国家的强弱关系紧密,尤其是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实力有关。老师充满信心地预测,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在50-60年内,汉语将会成为第二大世界通用语言,这个目标并不遥远。老师给出了一张流程图来反映这一关系:语言传播-语言需求-语言强弱-国力强弱,教学方法-理想实现。
在介绍了海外汉语教学现状和机构后,张浩教授结合个人经验详尽地讨论了海外大学的汉语教学情况,为处在国内的师生打开了一扇窗口,去领略海外的教学模式。她分别从专业课和选修课两类海外大学的中文课模式的角度,为在座师生展示了欧美地区大学中与众不同的中文课形式,包括课时、教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方面,同时指出了两类课程的异同点及各自的特点。谈及选修课教学易出现的问题时,张浩教授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精进教学方法,使得更多的海外学子萌生出对汉语及中华文化的兴趣,这为在场师生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展示了一个海外汉语教学推广者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事业感。而后张浩教授介绍了教学实践活动的各样形式和意义,海外汉字教学的方式,北美汉语教材,商务英语在职研究生,课程大纲制定等内容。她也在多个教学问题上,如汉字教学的分歧和教学进度的把控等,根据自己的经验阐述了个人看法,见解独到,语言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