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现代汉语硕士研究生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下设的考试科目,文学与新闻学院下设中文、广告、新闻3个系;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传媒文化、民间文学、古籍整理等4个研究所;拥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汉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硕士研究生。湘潭大学现代汉语硕士研究生入学科目考试大纲如下:
第一章 绪论
1. 现代汉语的广狭含义;
2.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概念;
3. 现代汉语主要方言区;
4. 现代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主要特点;
5. 现代汉语的国内国际地位;
5. 国家制定的“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等有关的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
第二章 语音
1. 语音的三大属性和语音四要素;
2. 音素、音位、音节和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单位;
3. 元音、辅音、声母、零声母、韵母、四呼、声调、调类、调值、音节、音变、去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啊”变调、语调等概念;
4. 辅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5. 韵母的类型及其结构;
6. 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7. 汉语音节结构及其特点;
8. 汉语音节拼写规则;
9.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
10. 轻声词的类型及轻声的作用;
11. 儿化的规律和作用。
第三章 文字
1. 文字、汉字、字体、笔画、笔顺、独体字、合体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偏旁、部首、部件、声旁(声符)、形旁(意符)、错别字、异读字、异体字、正字法的概念;
2. 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3. 现代汉字与语言的关系;
4. 汉字形体演变规律;
5. 汉字的结构规律,包括笔画种类及组合方式;笔顺规则;常见的汉字结构模式等;
6. 现代汉字造字法;
7.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规范化;
8. 运用汉字结构方式分析汉字的构造;
9. 书写规范汉字,能识别、纠正错别字。
第四章 词汇
1. 词汇、语素、词、短语、固定短语、单纯词、合成词、词义、理性义、色彩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义项、基本义、转义、引申义、比喻义、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义素、语义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同义词、反义词、语境、基本词汇、文言词、历史词、方言词、外来词、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词汇规范化等基本概念;
2. 语素辨认替代法;
3. 语素组合能力的类型;
4. 构词的类型;
5. 复合式和附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
6. 词义的性质和分类;
7. 义项的分类
8. 词义引申的方式;
9. 义素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0. 语义场的类型;
11. 同义词的差异与辨析;
12. 反义词不平衡现象的分析;
13. 同音词的作用;
14. 新词与生造词的区别;
15.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16. 熟语的类型与表达功能;
17. 成语的特征、构造和来源;
18. 词义的诠释;
19. 词汇的构成及其特点
20. 发展变化的类型;
21. 词义的演变途径;
22. 词汇规范化的主要原则。
第五章 语法
1. 语法和语法体系的概念;
2. 语法的性质;
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和主语、谓语等句法成分的基本概念;
3. 词类划分的标准;
4. 各类实词的语法功能;
5. 虚词的特点及其语法意义;
6. 易混词类的辨识与区分;
7. 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功能类型;
8. 多义短语的语法分析;
9. 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
10. 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意义类型及其区别特征;
11. 句子的语气类型及其功能;
12. 句型与句式的特点及辨识;
13. “把”字句等几种常用句式的含义与特点
14. 句子的成分分析与变换分析;
15. 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分析;
16. 常见的句法失误分析;
17. 复句的各种类型和多重复句的分析;
18. 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19. 复句中常见错误分析和修改;
20. 句群的类型和多重句群的切分。
第六章 修辞
1. 修辞的三个含义、同义句式的概念;
2. 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3.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4. 词语意义的锤炼;
5. 词语色彩鲜明的具体表现;
6. 词语声音的锤炼;
7. 句式选择的主要依据;
8. 长句化短的常见方法;
9. 运用被动句更为合适的类型;
10. 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不同表现;
11. 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等各类修辞句式的含义与修辞功能;
12. 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仿词、反语、婉曲、设疑、对偶、排比、层递、顶真、回环、对比、映衬、反复、设问、反问等二十种辞格的含义、基本类型与使用规律;
13. 比拟与比喻、借代与借喻、语义双关与借喻、设疑与省略、设疑与反语、排比与对偶、层递与排比、顶真与回环、对比与对偶、衬托与对比、设问与反问等相关辞格的同异辨析;
14. 辞格的综合运用构成的连用、兼用和套用等三种类型的含义与特点;
15. 辞格综合运用的修辞效果分析;
16. 修辞常见失误的分析与修改;
17. 语体的构成及类别;
18. 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的特点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