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徐浩教授作了一场题为“什么是世界史”的讲座,徐浩,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史学习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长期从事西欧中世纪史、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史、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和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有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等一级学科相关证书授权点。
徐浩教授从“世界史”的起源、诞生与变化、我国世界史的现状与出路三个方面,对20世纪前后世界史和世界史观的转变和差别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徐浩教授指出,马克思认为世界史起源于地理大发现之后,但也有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许多民族和文化早在古代时期就存在自己的“世界史”和“世界史观”,也编纂了一些囊括他国历史的书籍。这些虽也可称之为世界史,但却和我们今天所认知的世界史的含义有着本质的不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诞生于20世纪,特别是二战之后,它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摒弃了以往狭隘的地区国别史的发展模式,成为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的“新世界史”。徐浩教授认为,虽然建国后我国的世界史发展和世界史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世界史名不副实,在不同程度上等同于外国史;世界史的方向性缺失、专业教师队伍少;世界史、地区史和国别史教程体例不合理等问题。在热烈的师生互动环节后,侯建新教授进行了点评,对徐浩教授所提出的关于高校世界史学科建设的构想表示赞同,并提出各高校应逐渐推行,使世界史真正实现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