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习究科松江崇副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进行了一场题为“试谈唐五代的两类量词及其语义功能的差异”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朱冠明副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内外语言学爱好者参加。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等;全面培养“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并招收“电影学”、“戏剧戏曲学”硕士生和“汉语国际教育”、“艺术硕士(电影学)”、“艺术硕士(戏剧戏曲学)”专业学位硕士生。
松江崇副教授概括介绍了现代汉语中的量词的功能,然后就唐五代《敦煌变文新书》(上、下)和《敦煌变文校注》中的量词的词序问题展开了详细论述。松江副教授首先对唐五代敦煌文献中的八个量词及其所构成的数量名短语进行了考察,将八个量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数词+量词+名词”这种数量值前置词序的前置优势类(条、片、个、种、尺),另一类是“名词+数词+量词”这种数量值后置词序的后置优势类(枚、头、斤)。松江副教授通过详细的举例,认为这二者主要存在语义功能的差别,即前置优势类具有赋予名词[形象]或[属性]的语义功能,而后置优势类则不具有这种语义功能。之所以前置优势类一般表示为前置词序,这是因为前置词序具有[个别性]较高的这一构式语义特征,而后置优势类[个别性]较低,且前置优势类所具有的“赋予[形象]或[属性]”的语义功能都带有提高[个别性]的作用。其次,松江副教授解释了例外词序出现的条件:(1)类推作用;(2)语境赋予较高的[个别性]。接着,松江副教授又举例对两类量词语法功能的差异进行了比较:(1)构成修饰名词的重叠形式的情况;(2)和数词搭配的情况。最后,松江副教授补充指出:“现代汉语中量词的‘为名词赋予某种形象’的功能和‘指代名词’的功能很可能来源于前置优势类。”
松江崇(1971-),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习究科准教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特别是上中间语法史。代表性研究成果:《古汉语疑问宾语词序变化机制研究》(东京:好文出版2010年2月);《扬雄〈方言〉逐条地図集》平成9-11年科学习究费基盘(A)研究成果报告书第4分册(1999年3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