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三峡大学在职研究生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文学与传媒学院的邀请,德国语言学家塔尼亚•库泰娃(Tania Kouteva)教授来三峡大学就语法的产生与演变、语法化的发展历程、语言接触与语法化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本次系列讲座由湖北省教育厅“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项目”资助。
库泰娃教授在图书馆屈原报告厅面向全校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在职研究生讲座,她运用语法化理论生动地解释了抽象的语法范畴是如何由人类早期使用的具体结构演变而来的,展示了人类语法化的经验网络,构建了人类语法系统形成的假说。讲座由文学与传媒学院吴芳老师主持,谭晓平老师总结。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学系全体师生聆听了讲座,围绕语法的产生与演变展开了热烈讨论。库泰娃教授在文学与传媒学院会议室与老师、研究生进行了专项研讨。她以英语中的“but、if”为例,讨论了语言中的不协调性以及不确定性,学院师生就汉语中同类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整个会场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息,会后库泰娃教授仍热情谦虚地回应了每一个提问。库泰娃教授在学术沙龙上和师生们就语法化的发展历程、语言接触与语法化等问题与师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文学与传媒学院会议室座无虚席。
塔尼亚•库泰娃教授现为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英语和美洲研究所资深教授,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语言学家之一,国际语言学界公认的语法化研究专家,在历史语言学、接触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在西方学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