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杜桂萍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孙默归黄山与清代文学生态”的学术报告,杜桂萍,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黑龙江省“龙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中文学科评审专家。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杜桂萍教授从三个方面与同学们做了分享,分别是“孙默其人”、“归黄山诗文之征集”、“名士牙行与孙默身份探微”,并结合相关案例、诗文进行分析。首先,杜教授从孙默的身份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入手进行讲解。杜教授指出孙默是安徽休宁人,他在扬州收集各大文坛名人的送归诗词,以编辑词总集《国朝名家诗余》留名,是没有任何功名的一般文士,不能与古代诗词大家相提并论。但孙默人脉颇著,俨然“声气领袖”,与当时文坛的许多重要人物相交甚密,所作所为甚至影响了文学文体、主题的变化。然后,杜教授讲到孙默诗文征集活动。孙默在扬州时,曾一度谎言说归黄山、回家乡以此求得朋友、文坛名人的赠诗。归黄山诗文的征集,应是从孙默居留扬州不久就拉开了序幕,到康熙十七年孙默因病去世,一直从未间断。孙默与袁骏一样,生命不息,征求不止。最后,杜教授讲到孙默用名士牙行为自己征文提供便利。孙默善于联络各方,从而拥有“人气”是“名士牙行”制胜的第一法宝。当时扬州具有“天时”之便。入清后文会盛行,是一个选文赋诗之地,各类编选活动频繁。牟利者欲借此见利,谋名者望因此成名,孙默亦不失时机地在同一时期进入这个充满了名利诱惑的领域。孙默也得益于“名士牙行”而收集到众多诗词。
孙默秉有的独特文化身份,以及他在当时文学交往、编选、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探析清初时期以扬州为代表的江南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文学生态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的个案;从中能够了解到大量出自名人之手的诗文集序跋产生的过程,也足以感受到活跃于这些地区的为种种文学乃至文化活动牵线搭桥的近似专职的“名士牙行”的存在。在类似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禛、周亮工等清初文坛领袖一呼百应的表象之后,尚活跃着一批如工蚁或工蜂般劳碌奔忙的孙无言、袁重其等,彼此互为表里,各司其职,共同架构起一代文学兴盛之巨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