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胡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在建设博士点、硕士点、专业学位学科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三大主要教学科研领域:1、教育的公共管理(包括教育法律与政策、教育财政与教育经济学、教育组织与管理、跨境教育、基础教育发展等);2、高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高等学校院校研究、大学习周期度与大学治理研究、大学国际化研究、大学师资发展等);3、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社会学、教育与人类发展、课程研究等)。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胡娟教授简介如下:
研究领域:
教育发展战略;高等教育管理;院校研究
教育背景:
2003.9-2009.6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在职学习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7.10-1998.10 英国杜伦大学硕士在职学习毕业,获文学相关证书;
1989.10-1993.7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职称情况:
1999年 助理研究员(中级职称);
2004年 副研究员(副高职称);
2009年 研究员(正高职称);
2010年 经考试和专家委员会评聘,转为教师系列,职称转为教授(正高职称)。
职务经历: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办公室校长秘书,办公室副主任,高教研究室副主任,高教研究室主任,校长事务助理,发展规划处处长,教育学院执行院长等职。
现聘岗位:
现任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执行主编。
社会兼职: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秘书长(2013);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200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学会常务理事(2009);
《大学》杂志编委会委员(200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管理分会理事(2006);
学术交流:
(一) 留学、研究和讲学:
1997.10-1998.10 英国杜伦大学学习;
2006.9 美国密歇根大学访学;
2010.2-2010.6 美国芝加哥大学访学;
(二) 出访、国际会议、短期工作和研究学者:
曾访问考察过美洲、欧洲、亚洲的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出席过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
学术成果:
(一)文章
近年主要文章:
1、”强政府、民主、法治——中国大学习周期度建设的关键“,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独立作者;
2、“Who is the Gatekeeper of Academic Power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6)2015,第一作者,University World News转载;
3、“中国高校战略规划现状分析”,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4年第4期,第一作者;
4、“中国大学怎样规划自己的未来”,载《光明日报》2014年5月20日,第一作者;
5、“高等教育行业自律——美国经验与中国探索”,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独立作者;
6、“大学校长需要制度关怀”,载《中国教育报》2012年9月24日,独立作者;
7、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aculty life in China”,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32(3),2012,SSCI,第二作者;
8、我国不同时期个人高等教育经历与收入关系的比较研究,载《教育科学》2012年第6期,第二作者;
9、“西方大学习周期度的几种主要模式及其启示”,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第3期,独立作者;
10、“关于高等学校学术权力的几点思考”,载《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
11、“教育研究的黄金时期”,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8-200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作者;
12、“厘清权利性质是落实办学自主权的关键”,载《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6期,独立作者;
13、“加强高校职员队伍建设的国内外比较及对策建议”,载《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
14、“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促进学术繁荣”,载《光明日报》2008年12月22日,主要起草人;
15、“大学校长成长为教育家需良好制度环境”,载《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24日,第一作者;
16、“当代中国杰出大学校长的素质特征”,载《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0期,第二作者;
17、“哈佛大学资金来源、筹资模式及其启示”,载《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
18、“关于建立中国研究型大学联合会的思考”,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转载,第一作者。
(二)著作
1、《大学习周期度论》,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2、《美国大学顶尖文科专业课程设置概要》,第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3、《走进“中西会通”的时代——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访谈录》,第二编著人,2012年12月;
4、《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历代文选》,第一编著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5、《大学协会组织研究》,第一编著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6、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gal Profession since 1978,英文专著,英国杜伦大学出版,2000年9月。
获奖情况:
1、200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校级一等),主要参加人;
2、2007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
3、2012年获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其他资格:
1993 律师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