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孙天琦老师作了一场题为“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的跨语言考察及类型关联条件分析”的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习究基地”,并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等;全面培养“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同时也培养“电影学”、“戏剧戏曲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学位的硕士生。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本研究着眼于考察与“吃食堂”类旁格宾语结构相关的类型学关联特征。通过考察旁格宾语结构在其他语言中的类型分布情况,我们发现以班图语为代表的具有施用操作的语言虽然可以把非核心成分提升至宾语位置,但与汉语的旁格宾语结构存在本质差异,由此可以论证分析型语言的相关类型特征是允准旁格宾语的关键条件。
孙天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句法、语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在《中国语文》、《当地语言学》、《语言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