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申素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在建设博士点、硕士点、专业学位学科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三大主要教学科研领域:1、教育的公共管理(包括教育法律与政策、教育财政与教育经济学、教育组织与管理、跨境教育、基础教育发展等);2、高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高等学校院校研究、大学习周期度与大学治理研究、大学国际化研究、大学师资发展等);3、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社会学、教育与人类发展、课程研究等)。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申素平教授简介如下:
研究领域:
教育法学;教育管理与法治、高等教育与法律;中外教育法比较。
开设课程:
开设课程:教育法学,中外教育法律与政策专题,教育管理纠纷案例分析
教育背景:
1998-200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博士
1995-199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教育学硕士
1992-1995 河南大学教育系 教育学学士
现聘岗位及任职:
现聘教师岗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行政职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教育学院副院长
荣誉称号: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0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
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法制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教育法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
学术经历:
多次受邀参加国家教育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包括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的修订,学校法、学前教育法等的立法论证。2008年担任中国-意大利政府合作项目“残疾人权利与发展”的中方项目专家,参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法制建设”部分的起草。
2007年9-11月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合作研究台湾教育优先区政策。
2008年9月-2009年5月 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英国高等教育法制。
2009年3月参加英国牛津大学“外交实践”欧洲培训项目,赴欧盟委员会、北约、欧洲理事会、欧洲人权法院、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国际红十字委员会、WTO以及法国外交部学习考察。
2012年8-9月 日本同志社大学访问学者 合作研究日本教育法制。
2012年12-2014年3月 赴美研究美国教育法制
学术成果:
(一) 专著、译著(部分)
1、个人专著:《教育法学:原理、规范与应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
2、个人专著:《高等学校的公法人地位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个人译著:《受教育人权》,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
4、译著:《美国教育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二译者)
参著:
1、《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2、《新焦点——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研究报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规矩方圆——教育管理与法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年。
5、《教育法导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二) 论文(部分)
44、美国高校学生纪律规范及纠纷解决机制探究: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中国高教研究》,2015(11)。
43、美国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的内容与特点——基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资料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15年第4期。
42、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特别权力关系的变迁史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4第4辑。
41、高等教育阶段我国残疾人教育机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12辑,2014。
40、教育法学学科面向社会需要分类培养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17期。
39、国家学位制度与大学学位制度比较分析,《学位与在职学习教育》2013年第9期。
38、教师教育教学权学校保障机制研究——基于西部某农村公立高中的调查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2年12期。
37、台湾地区大学生救济权利的最新突破:第684号大法官解释评析,《复旦教育论坛》,2012(3)。
36、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研究,《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9辑,2011年。
35、中美中学校规比较研究——教育法治的视角,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12月5日。
34、我国中小学校园权利环境现状调查研究,《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8辑,2010年。
33、保障受教育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15日。
32、英国高校如何解决内部纠纷,《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23日。
31、受教育权宪法含义的比较研究,《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7辑,2010年。
30、英国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2期。
29、试析国际人权法中的儿童受教育权,《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9期。
28、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研究—中英比较的视角,《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4期。
27、父母、国家与儿童的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26、教育改革进程中我国教育权的分配与改革,《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期。
25、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保障:国际人权法的视角,《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9年3月,教育科学出版社。
24、教育法能规范什么,《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13日。
23、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及其保障,《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23日。
22、对我国公立学校教师法律地位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21、在家教育的法理分析—从我国在家教育第一案说起,《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7期。
20、受教育权的理论内涵与现实边界,《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4期。
19、我国教育法学学位论文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7年10月,教育科学出版社。
18、受教育权国际标准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17、美国高等教育积极行动纠纷的司法审查与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9期。
16、高等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
15、如何理解体罚与变相体罚,《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17日。2000字。
14、申诉、诉讼与高校学生的权利保障,《学位与在职学习教育》,2006年第3期。
13、The school disciplinary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le by law,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Springer, Volume 1. Number 4. October 2006
12、对学校法人地位的新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2期。
11、高等学校法人与高等学校自主权,《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5期。
10、谈美国司法上的学术节制原则,《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3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9、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公法人地位,《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2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8、学校规章制度必须尊重的两维,《中国教育报》,2003年11月1日。
7、尽快理顺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7期。
6、公立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分权理论,《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5、谈政府与高校的法律监督与行政指导关系,《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8期。
4、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3、重新审视高等学校自主权,《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4日。
2、试析英美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1、论高等学校公法人化趋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科研课题:
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我国教育法制的理论与实践创新”(2011-2014);
2、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项目“高等教育法制的国际比较与最新发展”(2010-2019);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残疾人教育法律制度研究”(2010-2013);
4、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受教育权利研究”(2004-2009);
5、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 “学生学习权益及其法律保障制度研究”(2007-2010);
6、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学校行为的多元法律监督机制研究”(2003-2006);
7、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高等学校法人与高等学校自主权”(2002-2004)
学术获奖:
8、专著《高等学校的公法人地位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
7、专著《教育法学:原理、规范与应用》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习究成果奖三等奖(2011年);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2012年)。
6、专著《高等学校的公法人地位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
5、参著《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获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