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詹宏毅,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在建设博士点、硕士点、专业学位学科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三大主要教学科研领域:1、教育的公共管理(包括教育法律与政策、教育财政与教育经济学、教育组织与管理、跨境教育、基础教育发展等);2、高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高等学校院校研究、大学习周期度与大学治理研究、大学国际化研究、大学师资发展等);3、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社会学、教育与人类发展、课程研究等)。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詹宏毅简介如下:
姓名及自然情况:
詹宏毅,副教授
研究领域:
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财政
教育背景:
2003.9-2006.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世界经济专业 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0.9-2003.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国民经济学专业 获经济学相关证书
1990.9-1994.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工程系 航空发动机专业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9-1990.7 浙江省松阳县第二中学
工作经历:
2011.11-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高教研究室) 副教授
2006.8-2011.11 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 任讲师、副教授
1994.8-2000.8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第三总体设计部 助理工程师
讲授课程:
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财政
学术成果:
专著:
1、《全球经济的非对称依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译著:
1、《世界贸易体系经济学》(第二译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合著:
1、《中国学位与在职学习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2、《中国学位与在职学习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0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3、《中国学位与在职学习教育信息分析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4、《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成仿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5、《国外经济热点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
论文:
1、“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分析和预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2、“首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何特点”,《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15日第7版。
3、“他们如何实现继续深造梦想——首都高校毕业生学习留学特点分析”,《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14日第6版。
4、“著名大学校长与上市国企CEO的基本特征比较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3期。
5、“高校与国企的领军人物有何异同”,《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1日第五版。
6、“探索建立中央财政对地方高校的常态转移支付机制”,《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2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
7、“我国硕士在职学习教育的学科结构变化分析”(第二作者),《学位与在职学习教育》,2010年第3期。
8、“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教育投入的政策导向及其影响”,《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9、“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探究与启示”(第三作者),《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
10、“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在职学习教育学科结构分析”(第二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11、“我国博士在职学习教育的学科结构变化分析”(第二作者),《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第6期。
12、“中国博士生教育的增长速度与质量保障——中美比较的角度”(第二作者),《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13、“当代中国杰出大学校长的素质特征——对三位不同时期著名大学校长的分析与比较”(第一作者),《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14、“中美博士在职学习教育的学科结构比较分析”(第二作者),《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8期。
15、“‘品味’中国高校的领军人物——国内高校校长基本特征网上资料调查报告”(第二作者),《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17日。
16、“全球化增长模型的特点与启示”(第一作者),《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75期。
17、“拉美国家的汇率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红旗文稿》,2005年第11期。
18、“积极应对‘入世’的后过渡期挑战”(第二作者),《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1月。
19、“转轨时期俄罗斯税收收入分配问题探讨”(第二作者),《税收译丛》,2002年第3期。
20、“澳大利亚的财产税”(第二作者),《中国税务报》四版,2002年12月3日。
21、“印尼的财产税改革”(第二作者),《中国税务报》四版,2002年12月2日。
22、“印度尼西亚的财产税”(第二作者),《中国税务报》四版,2002年11月27日。
23、“货币互换为哪般”,《中国保险报》三版,2002年7月9日。
学术交流:
1、2010年2月27日-3月8日赴美国芝加哥参加CIES年会,并提交了合著论文“Analysis on the Disciplinary Structure of Chines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2、2009年11月22-27日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第5届QS-APPLE年会,并作了题为“International Student Ex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artnerships: A Case Study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的发言。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1、“东亚地区高等教育筹资结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2012年12月立项(项目号:亚研字(2012005))。
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学习究基金项目,2009年12月立项(项目号:10XNE003)。
3、“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回报与个人回报”,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专项规划重点课题,2007年11月立项,已结项,并于2011年11月获得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高教学会联合颁发的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
参与项目:
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习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金融危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委托研究)”,2008年12月立项。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专题组第一子课题“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大攻关课题“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2008年5月立项。
4、学位办委托课题“中国学位与在职学习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5、学位办委托课题“中国学位与在职学习教育信息分析”。
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大学校长素质研究”课题(课题号:05JA880043)。
7、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支持项目“中国教育长期追踪调查(CEPS)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