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邀请李浩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唐代长安与唐诗”的讲座,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含影视方向)、古典文献、编辑出版、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哲学、艺术设计、美术等专业,涵盖文、史、哲、艺四大学科门类。学院拥有中文、历史2个教育部基础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和哲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在职研究生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李浩教授首先由历史、地理入手宏观呈现了唐代长安城的风貌。突出位居“中原之龙首”,作为“自古帝王州”的长安,周礼生于兹,丝路始于兹,兼具人文性与国际性,历史上具有不可撼动之重要地位。继而结合文学、文化研究,详尽介绍了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与建设情况,包括三大宫殿、商业区的区域及功能划分,唐长安城“东贵西富、南虚北实”的现象与成因。尤其对于长安城内的公共空间,诸如大慈恩寺等庙宇寺观与祆寺等宗教空间,客舍、驿馆等交通空间,酒肆、酒家等饮食娱乐空间,曲江池、乐游原等公共游览空间以及行政、商业、居住、红灯区等各个地域空间与与文学的紧密联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阐述。
李浩教授还从唐代科举的角度展开,分析了“诗赋取士”、行卷温卷之风对唐诗繁荣产生的影响;从诗人的角度切入,梳理了唐代郡望、占籍与出生地在长安及附近关中地区的诗人,举了河东柳宗元选择归葬长安等例,认为唐代诗人中有一个趋向于长安的“中央化”过程,列出了唐长安诗人的一些分类方法,如京城诗人与地方官诗人、右迁诗人与左迁诗人等;梳理了唐诗的发展与传播途径,如题诗、考诗、唱诗、卖诗等,为相关方向的研究提供了诸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