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成顺老师从我国书法发展的现状、书法学习方法两个方面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做了一场精彩的书法漫谈讲座。
崔老师真切地说到:“书法是咱们国家的国粹之一,传承到现在很不容易。这条链子,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不断的传承下去。”首先,崔老师从喜、忧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书法发展的状况。崔老师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国家层面以及民众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视。同时,他也指出传承的危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键盘的普及,导致了很多人不写字,大众的书写率很低,更有一些不会写字的人误人子弟,相比周边国家,我们做的非常不够,崔老师提到“在日本,从小学就有段,给书法分段;在韩国,他们也要把书法当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申报”,呼吁社会对于书法给予更广范围的关注和支持。随后,崔老师为大家亲切地传授了书法学习的方法。他提出楷书当从唐楷练习,行书可以从王羲之的《兰亭序》练习,练习书法应当认真的临帖,不是照着抄贴,唐老师指出“摹,就是你把贴垫在底下,恨不得像拓一样那么准确”。另外,唐老师着重提到了“一边儿大”问题,唐老师说,“一副优秀的书法作品,他不光表现在大小、疏密、轻重,甚至高低,还有浓淡等等,尤其疏密的变化,到了行书,就要展开,就要有体现。拿出一篇字来,第一个字和第十个字,都在一个格上,工工整整,但是看的人,却很少有喝彩的”。最后,唐老师分享了书法的文化问题,他指出,写字的人要对自己书写的内容负最终的责任,而且需要考虑文化背景等因素避免内容方面的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