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谢文教授从大数据的概念、认识大数据、走进大数据时代三个方面对同学们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大数据时代的社会科学转型”。
首先,谢教授表示当今媒体对于大数据概念的阐述比较混乱,狭义上讲,大数据是指服务器或者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巨大,但是经过了社会发展的变革,数据化程度越高,互联网企业在大数据应用上的创新,大数据对于很多行业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冲击。
接下来,谢教授从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三个层面阐述了他对于大数据的认识。谢教授定义“世界观的大数据”为“数据化的世界寻找现象之间的关系、规律要比在现实世界中容易,且成本更低。然后我们再把在数据里发现的规律对应到我们映射的这个现实世界中,也许可以解决我们很多大家孜孜不倦的一个学位一个学位的读、一本书一本书的读,也许我们对那个数据世界的研究可以促进我们现实世界的改变、发展。“从历史观的角度出发,谢教授认为当今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的信息社会,而大数据则是信息社会的第三个阶段。
从认识论的层面来说,谢教授认为“关于数据是物质还是非物质,现在没有共识,我现在把它认为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依附于物质存在,但它本身又是独立的”,“数据化程度高的,就研究的精确一点、精密一点、严谨一点;数据化程度低的,更多的可能讨论概念啊、逻辑啊。“最后,谢教授阐述了我们当今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论证、意义、变革以及对同学们的建议。谢教授认为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论证为,“一个到今天为止,理论上和相当的实践上,我们应该要承认,一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大的分歧就这么四个层次、四个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转化为数据,有些现象还没有被转化,那是它现在还不值得被转化,或者成本太高,或者它没有成为科学的或者商业的对象,但是在方法上已经没有死角了,没有哪些东西不可被转化”。
大数据使得相关关系的发现更为容易,谢教授还利用谷歌翻译为例讲述了大数据相比于传统模式的突出优势。谢教授指出,'大数据的特别是,当变成数据以后,不同现象之间的壁垒不严重,都是数据形态,所以学科间的壁垒就会被削弱”,“20世纪没有通识人才,只有专业人才,这个过程快过去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急剧的降低了通识的成本”。
最后,谢教授还为同学们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更好地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大家关注前沿趋势、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带来全新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