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材料学科研究生是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下设的学科,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以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环境控制材料、纳米及低维材料等新材料为教学研究的方向,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与实际技能的结合,把材料工程与技术、材料制备加工、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制备与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等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兼具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又有很强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综合型人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材料学科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材料制备与加工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材料与器件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向,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信息材料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较高层次人才。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电子信息材料研究方向:
①电子信息材料
②磁电子材料
③能源材料
④高分子材料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非学位课8-11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2)本学科其它专业的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可以作为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且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选修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一至两门,作为专业选修课计算学分。
(3)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学位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学分。全校公共选修课所需的学分可用专业选修课来代替。
(4)根据学科发展与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可以对培养计划内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建立开放性、动态性课程内容改革机制,如课程模块化教育改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充分体现前沿把握、社会参与、学创研用结合。
2、导师负责制与培养要求
(1) 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培养计划,检查并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以及论文研究工作。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论文调研、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 研究所应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工程实践、学位论文选题、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预答辩和答辩等各个环节上积极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和监督作用,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 导师要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