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浙江大学陈国权教授、清华大学蓝志勇教授、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李东泉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丹宇教授主持。
陈国权教授围绕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以及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从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在职研究生、博士生几个层次,围绕博雅教育、继续教育、干部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具备跨专业、跨学科的视野和基础,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充分利用哲学、社会学等学科与公共管理的学科交叉优势,让学生具备扎实而鲜明的理论基础。同时要加强继续教育和干部教育,通过这些平台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他们了解“真实世界的公共管理”。
蓝志勇教授以公共利益为切入点,对公共管理学科知识的外来和内生渊源、公共管理学科的优势和挑战、国内公共管理学科的复兴之路进行了介绍和阐释。他认为,杭师大公共管理学科要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兼顾研究方法与问题意识,注重数字时代的公共管理,瞄准自身的学科建设方向。
唐亚林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要基于本土优势,进一步凝练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和研究特色。数字时代的公共管理,要重点关注大都市的“智慧治理”、数字治理与未来城市等议题。同时,要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利用团队优势出版智慧治理丛书、举办城市治理论坛等。
李东泉教授结合自身的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介绍了城市规划与公共管理的结合带来的新的学术增长点。她介绍了从空间异质性的基础性效应、空间依赖的邻近效应、空间交互的距离衰减效应等空间视角切入公共管理研究,并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提出公共管理加强空间视角所需要的知识体系。
主题报告结束后,杭州师范大学与会人员围绕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今后要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加强进一步合作。
转自:杭州师范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