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在职研究生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创新工程——肿瘤免疫研讨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新科研楼8楼报告厅召开。来自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邹伟平教授、伊利诺伊大学的汪宁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万永红教授、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王尧河教授等多位国内外著名肿瘤免疫学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位参会者,共同围绕肿瘤免疫、新型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生物机械力信号、溶瘤病毒、细胞代谢、慢性炎症等诸多话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学术研讨和交流。
曹雪涛院校长为研讨会致辞,并作为国际著名肿瘤免疫学家为大会作了主题报告。他结合自身实验室的工作,对当前肿瘤免疫的热点和重点进行了前瞻性的介绍,提出科研人员要从基本的生物学问题思考,探索有效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同时鼓励青年学者和学生要具有科研创新思维,勇于建立前人尚未探索过的技术体系。
邹伟平教授分享了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巧妙地将肿瘤糖酵解与肿瘤免疫“刹车”两个重要的肿瘤生物学现象结合在一起,阐明了它们相互影响导致肿瘤免疫抑制的分子通路。邹教授还对刹车蛋白PD-L1在抗原提呈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中具有的不同功能提出了全新的见解。汪宁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机械力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生物机械力信号对肿瘤的作用这一全新生物医药领域正在兴起的方向。万永红教授、王尧河教授以及药物研究所的李平平教授分别就溶瘤疫苗在抗肿瘤免疫中的积极作用、新型预防性肿瘤疫苗防治非病毒性恶性肿瘤的平台建立以及Galectin 3分子在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和机制给予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他们的工作既有深入的机制探索,也有成功的应用转化,这些突出的工作以全新的视角引发了参会嘉宾的热烈互动和讨论,而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的缜密思维让每一位参会人,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受益匪浅。创新工程团队中的青年科研人员也在大会上分享了他们近期的研究成果,展现了协和新兴的科研力量和创新精神的传承。
大会主席黄波教授提出了肿瘤免疫生物学的三个基础问题,并针对着三个问题从肿瘤生物力学、肿瘤代谢和肿瘤免疫学等角度提出了全新的见解和解决策略。黄教授同时希望创新团队的每一位科研人员再接再厉,勇攀科研高峰。
这一次研讨会不仅是对实施医科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阶段性总结;也是一个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的学习机会;更是一个鼓舞士气,争创重大成果的动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