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何俊教授主讲国学在职博士讲坛第九讲《西学映照下的宋明哲学与思想史研究——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几帧剪影》。
何俊指出,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的学术传统不仅是一种知识谱系,而且是一种价值系统。他倾向于把现代中国学术建构中的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总体上理解成西学映照下的传统演进,而不纯粹是西学化的建构。
何俊呈现了梁启超、冯友兰、钱穆、侯外庐、牟宗三的治学理路。在何俊看来,这5位学者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沿着梁启超所开辟的以新史学为旗帜的现代学术道路,无论是冯友兰、牟宗三以哲学的名义,抑或侯外庐的思想史进路,还是钱穆对传统经史之学的继承与开新,他们都不仅对宋明哲学与思想给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揭示与阐明,而且还以显著的风格树立了不同的学术典范,从内容到形式有力地建构起了现代中国学术。
中国哲学就是中华民族的哲学。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学术史乃是中国学者探索自然与社会之奥秘的研究史,既包括过程、成果、思想等观念形态的东西,也包括结论、成果、思想等观念形态的东西。它是分析的,具体如传统学术类的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又是综合的,涵纳了一个时代的学术风气、学术思想等。
何俊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与思想史,出版过专著《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南宋儒学建构》,主编《余英时英文论著汉译集》、《余英时学术思想文选》。在著述和讲演中,何俊强调阅读原典,以摆脱“路径依赖”,结合中学和西学,在深厚的体认中尽力弥合研究对象所处生活世界和思想世界之间的缝隙。